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21:15

  本文关键词: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甘肃“花儿” 演唱特征 艺术形态 传承 保护


【摘要】: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汉族、回族等八个民族中的一种民歌。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艺术风格。本文所研究的是甘肃的“花儿”。 首先,本文对“花儿”进行了概述。从“花儿”的历史溯源,剖析“花儿”最初的流传方向及传播方式。“花儿”的流派更能详尽的阐述其特点及不同的风格。因为“花儿”是一项大众的、集体的娱乐项目,因此对“花儿”的场所就很有研究的必要,而“花儿会”则是“花儿”传播传唱的重要形式。 其次,从文学、艺术、音乐的角度分析甘肃“花儿”的艺术特征。先运用文学的色彩来分析“花儿”的内容,然后立足于音乐的本体,分析“花儿”的调式调性。最后从笔者的专业出发,探究“花儿”的演唱方法及特征。 最后,就“花儿”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导向,如何对其进行系统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本文通过对甘肃“花儿”的研究,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这项西北民间瑰宝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为甘肃“花儿”的发展与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甘肃“花儿” 演唱特征 艺术形态 传承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8
  • 二. 研究现状8-9
  • 三. 研究方法9-10
  • 第一章 甘肃“花儿”的概述10-19
  • 一. “花儿”的概述10-11
  • 二. “花儿”的历史溯源11-13
  • 三. 花儿的流派及传播形式13-19
  • (一) “花儿”的流派13-15
  • 1. 洮岷花儿13-14
  • 2. 河州花儿14-15
  • 3. 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的比较15
  • (二) “花儿”的传播形式——花儿会15-19
  • 1. “花儿会”的形成15-16
  • 2. 松鸣岩花儿会16-18
  • 3. 莲花山花儿会18-19
  • 第二章 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19-46
  • 一. 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19-38
  • (一) 甘肃“花儿”的内容19-26
  • 1. 生活歌19-20
  • 2. 本子歌20-21
  • 3. 情歌21-26
  • (二) 甘肃“花儿”的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26-38
  • 1. 甘肃“花儿”的曲式结构26-33
  • 2. 甘肃“花儿”的调式调性33-38
  • 二. “花儿”的演唱特征38-46
  • (一) “花儿”的发声方法39-42
  • 1. 尖音唱法39-41
  • 2. 苍音唱法41-42
  • 3. 苍尖音唱法42
  • (二) “花儿”的润腔特点42-44
  • (三) “花儿”与民族唱法的异同44-46
  • 第三章 甘肃“花儿”的保护与传承46-51
  • 一. 保护与传承的意义46-47
  • 二. 甘肃“花儿”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措施47-51
  • (一) 运用现代化手段保存“花儿”47-48
  • (二) 采取多种措施. 多种渠道培养继承人48-51
  • 1. 更多的成立“花儿”专业的演唱团体48-49
  • 2. 让“花儿”走进学校音乐课堂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珍莲;;浅谈大通“花儿”与老爷山花儿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徐秀福;朵海生;;话说三川田野情歌“库咕笳”[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赵怀侠;;临洮花儿面面观——关于临洮特色民间文化“花儿”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国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以大通县“六月六”会为例[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艳兰;和政:“花儿”虽美,还需与旅游结合[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志华;传承“花儿”需全民重视[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顾新勇;“花儿”是我一生的追求[N];伊犁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卢海龙 见习记者 杨群;六盘“花儿”别样红[N];华兴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邹海林;马金山的“花儿”人生[N];甘肃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静;“花儿”保护论坛在兰州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胡芳;“花儿”故乡“梅花”怒放[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闫德奎;山城固原处处“花儿”开[N];中国社会报;2011年

9 付鸿波;我的“花儿”拍摄经[N];中国摄影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欧阳正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冠琼;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军林;西北民歌“花儿”的审美文化阐释[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3 蔺丹;对比中发掘洮泯“花儿”的文学审美价值[D];兰州大学;2012年

4 孙建武;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浅谈“河湟花儿”的艺术特征[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5 马志林;《国风》与“花儿”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萍爱;歌剧《马五哥与尕豆妹》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宏亮;青海回族“花儿”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莉;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中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艺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吴杨;试论花儿改编曲的语言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建红;井石小说创作与河湟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1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691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