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刘再生音乐文集》读后
本文关键词:于无声处听惊雷——《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刘再生音乐文集》读后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公案 近代音乐史 重写音乐史 再生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音乐史 文集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史 音乐史学
【摘要】:正去年5月,笔者应邀赴福州参加"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荣幸地收到刘再生教授从济南快递刚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刘再生音乐文集: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一书(以下简称《历史公案》)。在之后的通话中,刘先生又像三年前馈赠《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时那样,一再叮嘱笔者"多提意见"。这让我备感兴奋的同时,又有些诚惶诚恐。兴奋,是因为该文集的出版无疑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惶恐,是因为我的学历不逮,实在没有资格对刘先生的大作品头论足。
【作者单位】: 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
【关键词】: 历史公案 近代音乐史 重写音乐史 再生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音乐史 文集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史 音乐史学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去年5月,笔者应邀赴福州参加“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荣幸地收到刘再生教授从济南快递刚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刘再生音乐文集:音乐界一桩历史公案》一书(以下简称《历史公案》)。在之后的通话中,刘先生又像三年前馈赠《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爱国;;专题阐释 旁征博引——评刘再生著《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树群;;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3 常江涛;;海纳百川 史论交融——评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谈重写音乐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1期
4 司冰琳;;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刘再生文论著述折射学术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4期
5 刘靖之;;刘再生的“一家之言”——《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谦;;对“重写音乐史”问题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年14期
2 司冰琳;;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刘再生文论著述折射学术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茂春;重写音乐史——一个永恒的话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陈聆群;关于“重写音乐史”的一封信[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冯文慈;古乐新说 总束其成——略评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J];音乐研究;1991年03期
4 刘再生;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J];音乐研究;2000年02期
5 刘再生;;我国近代早期的“学堂”与“乐歌”——登州《文会馆志》和“文会馆唱歌选抄”之史料初探[J];音乐研究;2006年03期
6 刘再生;;一部重新审视中国近代音乐史的重要史学文献——廖辅叔文集《乐苑谈往》的史学特色与现实意义[J];音乐研究;2008年03期
7 董郑峰;;立足学术前沿探寻古乐新说——读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修订版)有感[J];音乐研究;2008年06期
8 刘再生;;导向作用与实践检验——“编者按”作为音乐批评之存在方式[J];音乐研究;2009年03期
9 刘再生;;歌剧《秋子》文本分析及其他[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10 郭树群;;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树群;;读刘再生的鼎新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兼评“中国现代音乐史学转型”理论的创建[J];音乐研究;2010年04期
2 史可鉴;孟亦奇与怀洪新河的一桩历史公案[J];江淮文史;2005年05期
3 ;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中国近代音乐史 教学经验交流会在上音举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4 王菊香;;论“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许玮;《梁雷钢琴小曲集》评析与思考[J];小演奏家;2002年02期
6 黄旭东;应还近代音乐史以本来面目 要给前辈音乐家以科学评价——评汪毓和先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向延生;;李焕之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J];中国音乐学;2010年03期
8 马山;;中国修辞学会20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广州举行[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9 本刊记者;;第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中国荆门举行[J];语言科学;2002年01期
10 陈傅席;;随笔三则[J];中国书画;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现代化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2 李怡;;韩国东亚大学召开中国新诗“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3 ;“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4 苏雪冰;余辞新;;关于第三届汉语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王希杰;;第三届汉语修辞和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周光召;;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段怀清;;“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霍彦儒;;“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9 钱谷融;;一点启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霍彦儒;;“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鸡召开[A];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推动20世纪初中国历史转变时期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田垣;继承优秀节日传统 营造和谐文化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记者 林艳;深化学术思想研究 弘扬民主科学精神[N];福建日报;2006年
4 陈乔见 程洁;走进“释古”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郭强;傅山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并举行[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记者 孙龙;“儒学经籍与诠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记者王玮;第十一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记者 赵洪波;伊春地质古生物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N];伊春日报;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谢继胜;“第二届西藏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4年
10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王峰;活化巨噬细胞促进视神经轴突再生及与NogoA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吴雄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模型小鼠体内向肝细胞分化[D];四川大学;2005年
4 丁鹏;骨髓基质细胞迁移机制的初步探讨及其移植治疗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5 黄建华;淫羊藿总黄酮调控HPA轴受抑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和再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刘亚;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元的保护及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苏颖;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NgR~(DN)基因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谢建治;钠碱法烟气脱硫废液的膜电解再生技术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王莉;Fe~ⅡEDTA湿法络合脱硝液的再生及资源化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晓芹;α晶体蛋白对大鼠RGCs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小玲;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王震;松香歧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再生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小艳;对中国古典诗歌在庞德的《华夏集》中的再生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延俊;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生态经验及再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汪路;合肥市包河区历史建筑调查和保护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武展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高峰;ATP联合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芽生长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普煜;褐煤加压气化污氨水的净化及回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吴凤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胶原对组织工程软骨体外构建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6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0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