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构成及经验价值——《延安音乐史》导论
本文关键词:延安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构成及经验价值——《延安音乐史》导论
【摘要】:延安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带动各革命根据地和广大解放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音乐文化运动,她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民族性和群众性。延安音乐集革命、历史文化和新型艺术实践等多重价值于一身,在艺术道路的选择、经典作品的创演、民族风格的创造、音乐功能的阐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延安音乐兼容汇聚中西音乐精华,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传统,为新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积蓄了力量,为新中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
【关键词】: 延安音乐 民族化 大众化 新音乐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回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对于中国革命史,还是中国现代文艺史,乃至中国文化史,延安音乐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实践创新价值鲜明的历史现象。延安音乐集革命、历史文化和新型艺术实践等多重价值于一身,在艺术道路的选择、经典作品的创演、民族风格的创造、音乐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锦扬;延安音乐的历史贡献[J];音乐研究;1992年02期
2 吕品;;救亡音乐思潮与延安新音乐运动[J];音乐天地;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黄诗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及其局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5 洪晓楠;毛泽东艺术文化哲学思想体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李慧慧;;文艺思想在意识形态下的选择——论胡风超越时代的文艺思想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7 金晶;;建国初期苏北地区中小学教师思想改造运动说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庆之;《孝经》思想精华通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冬梅;张晓明;;和谐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承继关系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徐勇;;共和国大历史与两个时代两种叙述 从电影《建国大业》看新中国历史合法性叙述的变迁及其象征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启后;;用儒家良方缩小贫富差距[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乔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形态、历史方位及其基本政治元素辨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4 刘焕明;;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要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晓武;;关于“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论争——“主观论”与“香港批判”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刘智伟;;试论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9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朱林国;;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万笑男;从女明星到人民演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存锁;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7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卫梅娟;“朦胧诗”现象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丽明;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城;;我对中国新音乐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2 温蕊;;解读茅于润先生的《争鸣与共鸣》[J];剧影月报;2009年02期
3 岳汀;新音乐和民族传统[J];人民音乐;1964年Z1期
4 王艳莉;;试论欧洲民族乐派对我国20世纪30、40年代新音乐发展的影响[J];艺术研究;2008年01期
5 夏白;沙梅的理论活动[J];音乐研究;1994年03期
6 迟冰;;萧友梅钢琴语言的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7 宋瑾;;民族性与文化身份认同——当今中国作曲家思想焦点研究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熊曼玲;论发展我国民族的新音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9 彭志敏;为了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写在《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丛书》出版之际[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颜峻;;新音乐[J];书城;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迎迎;;浅析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状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杨勇;;对位法还是复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建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音乐艺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雷;“新音乐”的土壤[N];音乐周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紫茵;“爱乐”五岁整装待发[N];音乐周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裴诺;“国交”新思路启幕新音乐季[N];音乐周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刁艳;中国作曲巨头聚首上海 唐俊乔用笛声写意新音乐[N];音乐周报;2003年
5 黄橙;浮出水面西部原创新音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耿纯;金秋又逢尤斯图斯[N];音乐周报;2001年
7 大可;从“乐歌”到“新音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单三娅;北交以《春之祭》开始新音乐季[N];光明日报;2004年
9 张见悦;刘晓松:A8让原创音乐零成本发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高小立;北交新音乐季主打民族交响乐作品[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许扬宁;许常惠现代风格室内乐作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5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肖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洁;芭蕾舞剧《白毛女》与胡蓉蓉的民族芭蕾探索[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岩;中国钢琴曲创作的民族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路阳;试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民族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金铮;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姚三军;不同时期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民族化技法的衍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鹏;论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性与未来[D];山西大学;2005年
7 马骊骊;论李遇秋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欧璐莎;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畅;论民族声乐演唱学习了科学方法就失去个性吗?[D];山西大学;2006年
10 李健;贺绿汀的民族化音乐实践与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2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6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