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
本文关键词: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
【摘要】:近年来,"跨界"、"交融"成为音乐领域的时髦词汇。随着歌唱家们纷纷推出自己的跨界歌唱专辑,以及各种形式跨界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声乐艺术领域也掀起了"跨界"狂潮。对于声乐艺术中的跨界交融现象,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褒贬不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以接受美学理论的观点对这种现象进行观照、分析。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声乐艺术 跨界 交融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近年来,“跨界”(CROSSOVER)正日益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有人预言,CROSSOVER的时代已经到来。很自然地,“跨界”、“交融”也成为当下声乐界的时髦词汇。而关于“美通”、“民通”、“民美”等跨界唱法的争论,各种形式跨界音乐会的成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赵娟;;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蔡爱春;喻立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名国;;试论真理的接受之维[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罗侃平;;都市上空飞翔的诗歌天使——浅析罗门的都市诗学思想[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刘行芳;;马太效应、信息鸿沟与我国媒体的现实责任[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7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8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胡期光;现代艺术框架中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福升;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霄;;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2 徐彪;;声乐艺术的多元化[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3 钱丽娜;;音乐学习中想象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4 袁永忠;;在声乐艺术中加强情感表达的途径[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5 冯蕾;;白俄罗斯专业声乐艺术萌芽探析[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6 ;城市速递[J];艺术与投资;2011年07期
7 陈定军;;如何认识声乐艺术审美[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8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杨群艳;;接受美学与电影字幕翻译研究[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10 王珉珠;;横越艺术,洗尽铅华,演绎声乐空间的完美世界——“致音乐”独唱重唱音乐会艺术价值的哲学思考[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琪;;论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的确定因素[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杜崇;秦超;宋雅珊;郭微微;;跨界地区环境风险识别初探[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国家危险行为的跨界环境损害责任——从日本排放高放射性污水谈起[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尤宏;林长喜;;跨界污染事件风险识别技术研究述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徐进钰;;介面的经济地理意义:硅谷—新竹—苏沪的跨界连结[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丁玉秀;;营造人文社会共建和谐家园[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刘稚;;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与东南亚的跨界民族[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陈颖;网络谐音捧热“跨界”商机[N];文汇报;2010年
2 胡若愚;淡意识重融合 他会是“跨界总统”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陈健 通讯员 张文正 陶波;嘉兴跨界环境执法机制“亮剑”[N];嘉兴日报;2010年
4 记者 颜e⊥ㄑ对,
本文编号:784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78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