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二人转地域音乐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北民歌二人转地域音乐特色研究
【摘要】:起到赵本山就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独具东北风味的民歌——二人转。东北民歌二人转的旋律主要是小调,加之东北地区的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和地域习惯共同成就了二人转今日的风采,是一种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可谓是东北地区的"土特产"。我国的民间艺术宝库,虽然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但是作为一枝独秀的东北民歌二人转却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独领风骚,有着极强的地域音乐特色。本文就风靡中国的二人转的概念、历史发展、音乐地域特色以及其"功勋"深入展开分析、研究,力图向读者展示一个"风姿绰约""美轮关奂"的东北二人转音乐艺术。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东北民歌 二人转 音乐特色 发展 唱功
【分类号】:J617.5
【正文快照】: 东北二人转在全国和华人各界备受喜爱,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大众文化。那么为什么人们都如此喜欢二人转呢?二人转是一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草根艺术,,至今约有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并流传于东北地区,它带着泥土的芬芳,盛行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扎根于群众之中,是人民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谈东北《二人转》中的《胡胡腔》曲牌[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4期
2 那炳晨;二人转“十六字板”的特点和规律[J];音乐研究;1995年01期
3 赵凤山;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歌舞[J];满族研究;2003年04期
4 杨伯森;;关东人与二人转[J];音乐生活;2010年09期
5 袁淑珍;浅说民间舞对二人转的作用[J];剧作家;2005年02期
6 李娜;;一方水土一方人——试论西北民歌与东北民歌的差异[J];广播歌选;2008年01期
7 李皖;男或女,二人转或摇滚[J];北方音乐;2005年01期
8 赵云程 ,余震南;初论“二人转”音乐规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9 孙显微;;从歌曲《家在东北》看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J];艺术研究;2006年01期
10 廖大康;小凉山彝族“二人转”[J];中国民族;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闻玉智;;黑龙江省地域音乐的构成与传播走势——兼评《秋天的二人转》的创新探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吉林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3 苗笛;;20世纪黑龙江音乐创作启示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邢传佩;;海城高跷史话[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主任记者 蒋金萍;一腔热血写春秋[N];锦州日报;2008年
2 彭俐;为何中国没有民间音乐剧?[N];北京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臻青;东北民歌添了新唱法[N];辽宁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祁琦;在深圳谈继承与创新更有意义[N];深圳商报;2009年
5 高远;且听民歌真性情[N];音乐周报;2006年
6 潮汐;东北抗战歌谣的时代作用[N];吉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我省缘何没有“原生态”选手[N];黑龙江日报;2006年
8 王列生;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张欢;民办团沈阳爱乐抓民心[N];音乐周报;2006年
10 潘晓凌邋吴冰清;“当时广州就是全国”[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论东北民歌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韩;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4 爱新觉罗·子妤;从“看秧歌”的演唱谈如何把握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马娜;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鸽;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东北汉族民歌素材运用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亚珍;昌黎民歌演唱技巧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苗艳;东北汉族民间小调演唱风格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单丹丹;对东北汉族民歌润腔的思考[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董大汗;20世纪中国曲艺音乐基本概念、本体特征与分类研究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803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0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