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浙江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浙江大学 公共音乐教育 音乐选修课程 音乐社团 音乐活动
【摘要】: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英才辈出、享誉中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在各个历史时期,浙大不仅教学、科研齐飞,人才辈出,而且公共音乐教育历史悠久,校园音乐活动丰富多彩、十分活跃。早在1897年,浙大在其前身“求是书院”时期,就设有音乐选修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虽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但在竺可桢、郑晓沧、丰子恺、沈思岩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影响下,浙大公共音乐教育取得了初步发展,许多浙大学子在音乐教育中润泽了心灵,提升了审美情趣,实现了精神追求,以至当时社会上流传,音乐教育北有清华、南有浙大。改革开放后,浙大公共音乐教育迅速从文革时期的挫折中走出来,较早成立了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全面开设公共音乐选修课程,音乐艺术活动蓬勃开展,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各类艺术活动中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本论文采取调查和采访相结合,对浙大公共音乐教育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回顾浙江大学从求是书院伊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年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介绍了音乐选修课程、音乐社团、校内外音乐活动等情况,从中分析了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价值、音乐教育师资、音乐教学形式和音乐教育方法五个层面的特点,并借鉴浙大公共音乐教育的成就,提出了加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为进一步发展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供借鉴,为充实相关理论做一些工作。
【关键词】:浙江大学 公共音乐教育 音乐选修课程 音乐社团 音乐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英文摘要)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从启蒙到初步发展的浙江大学公共音乐教育10-27
- 第一节 从“求是书院”到“抗战前夕”浙大公共音乐教育10-12
- 一、求是书院公共音乐教育之缘起10
- 二、求是书院公共音乐教育之实践10-11
- 三、恢复办学到抗战前夕浙大公共音乐教育11-12
- 第二节 抗战时期浙大公共音乐教育12-23
- 一、追溯知名执校者的贡献13-15
- 二、感怀音乐教育家的影响15-19
- 三、开展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19-23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浙大公共音乐教育23-27
- 一、因地制宜开设音乐选修课程23-24
- 二、如火如荼开展爱国民主歌咏活动24-25
- 三、有声有色进行学生合唱团体活动25-27
- 第二章 从挫折到跨越式发展的浙大公共音乐教育27-40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浙江大学的公共音乐教育27-32
- 一、音乐选修课程逐渐停滞27-29
- 二、音乐活动逐渐为政治服务29-32
- 第二节 改革三十年浙大公共音乐教育32-40
-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形势及政策32-34
- 二、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34
- 三、全面开设音乐选修课程34-36
- 四、充满活力的校园音乐活动36-40
- 第三章 浙大公共音乐教育发展之分析借鉴40-48
- 第一节 浙江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发展之分析40-43
- 一、音乐教育思想层面40-41
- 二、音乐教育价值层面41-42
- 三、音乐教育师资层面42
- 四、音乐教学形式层面42-43
- 五、音乐教学方法层面43
- 第二节 浙大公共音乐教育发展之借鉴43-48
- 一、确立公共音乐教育地位43-45
- 二、建立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45
- 三、培养优秀公共音乐教师队伍45-47
-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玲玲;;试论民族高校艺术专业手风琴课程的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邹焰;丰子恺散文浅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郑素燕;;1949年前张其昀的人际网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陆博;;儿童手风琴的教学原则[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刘丹;毕武胜;;论学生合唱综合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宋曲霞;;1948年前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徐阳;;感性教育在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任俊环;;1923年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呙爱蓉;;对新课改后西夏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12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1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