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阈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探索
本文关键词:民族文化视阈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全球多元文化 高校音乐教育 教学过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与科技的进步,国际之间的文化、学术等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密切。作为组成世界音乐文化这个大集体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大集体里面,国外的音乐文化大量地涌进我国:一方面,为我国的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外来音乐文化的大量涌入,也冲击着我国本土音乐自身的发展。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这个浪潮之下,如何能既保持我国本土音乐文化自身的蓬勃发展,又能把国外的优秀文化择其精华,成为我们高校教育事业所研究与探索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单位】: 通化师范学院;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 全球多元文化 高校音乐教育 教学过程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字[2009]第400号)
【分类号】:J60-4
【正文快照】: 一、理解民族文化文化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根基与源泉。“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1]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沉淀、积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韬;;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音乐探索;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玉堂;;保护传统音乐的有效措施之一——将地方音乐融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2 陈炜;陈能幸;;近十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李思华;;人性的回归: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冬梅;;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J];华章;2013年07期
5 楚楚;;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J];民族音乐;2009年06期
6 陈炜;陈能幸;;近十年来中国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7 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功能探析[J];中国音乐;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甘春洁;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钧;重庆酉阳、秀山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滕腾;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2 赵红柔;美国夏威夷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印象[J];中国音乐;2002年04期
3 隶月,寒山;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中国音乐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露;;吉林汉族民歌中的民族意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尹绯;;普通高校民族音乐鉴赏课的设想[J];艺术研究;2007年04期
3 陈斌;;我国民族音乐应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旋律[J];艺术教育;2009年12期
4 胡松;;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J];四川戏剧;2006年03期
5 陈斌;;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选修音乐公选课的调查与对策[J];剧影月报;2007年04期
6 李宏雄;;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宝贵资源[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姚大伟;;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8 吴晓;;试论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J];歌海;2007年06期
9 杨秀丽;;民族音乐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探索[J];才智;2008年20期
10 李夜雪;;奥尔夫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J];艺术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董晓红;;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阶段分析回顾[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龙亚君;;提升民族音乐审美素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徐秀福;朵海生;;话说三川田野情歌“库咕笳”[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邹丽霞;;“亡羊”而“补牢”——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洛秦;;音乐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7 曹宁;;普通院校舞蹈教学的探索[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8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姜之国;;和声·涅i谩髑究坪蜕萄舾晌侍獾乃伎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许佳;;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宁 静;民族交响乐应该更“民族”[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红雪儿;谭宗派土家民族文化的“活化石”[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新华社记者 张乐;“女子十二乐坊”,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市公路三处 张君;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生活氛围[N];盘锦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6 邢晓芳;活在山沟水边的歌舞[N];文汇报;2004年
7 本报评论员;《多彩贵州风》的启示[N];贵州民族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党山;吹响葫芦丝 传承民族文化[N];云南科技报;2007年
9 廖翊;展示各民族文化与和谐的大舞台[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王蔚桦;《多彩贵州风》打造民族文化烫金名片[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廷海;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教育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3 罗章;土家山歌:经验的生长与互动[D];西南大学;2006年
4 萨茹拉;安代的文化阐释[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科锐;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9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蕾;从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的创作中观其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志红;从原生态民歌的流行看中国民歌发展新趋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丽娜;内蒙古地区建国初期三部电影音乐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莉莉;三首中国古典钢琴改编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正梅;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的民族精神[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雪飞;畲族民间舞蹈“传师学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王玲;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建美;小学阶段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杜元媛;关于民俗音乐走进普通高校音乐课堂的若干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4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1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