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试析黎英海两首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点

发布时间:2017-09-08 13:17

  本文关键词:试析黎英海两首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黎英海 古曲 两首改编钢琴曲 创作特点


【摘要】: 黎英海先生(1927-2007)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20世纪70年代他创作了两首比较重要的根据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作品在同名琵琶曲《夕阳箫鼓》和同名古琴曲《阳关三叠》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充分发挥钢琴的巨大表现力,同时又不失中国韵味,使改编曲具有崭新的中国风格。 本文以这两首改编钢琴曲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原琵琶曲和原古琴曲,对它们的创作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黎英海先生的生平及创作成果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别陈述了两首古曲以及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 第二部分:对原琵琶曲《夕阳箫鼓》和原古琴曲《阳关三叠》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第三部分:从两首改编钢琴曲的曲式结构、旋律音调、调式调性布局、和弦结构、和声进行、复调手法、异调配置手法、织体、终止式九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对它们的创作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与原琵琶曲和原古琴曲进行了对照。 第四部分:总结两首作品的改编特点以及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黎英海 古曲 两首改编钢琴曲 创作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1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3
  • 1.1 黎英海的生平及创作简介7-8
  • 1.2 两首古曲及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简介8-13
  • 1.2.1 《夕阳箫鼓》8-10
  • 1.2.2 《阳关三叠》10-13
  • 2. 两首古曲的主要特点分析13-21
  • 2.1 古曲《夕阳箫鼓》的主要特点13-17
  • 2.2 古曲《阳关三叠》的主要特点17-19
  • 2.3 两首古曲特点综述19-21
  • 3. 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点21-62
  • 3.1 曲式结构21-27
  • 3.1.1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曲式结构21-24
  • 3.1.2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24-26
  • 3.1.3 两首改编曲与原曲在结构及规模上的比较26-27
  • 3.2 旋律音调特点27-33
  • 3.2.1 更为精炼流畅的旋律27-28
  • 3.2.2 少用偏音的五声调式旋律28-29
  • 3.2.3 下行的旋律线条29-30
  • 3.2.4 民族特色浓厚的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30-33
  • 3.3 调式调性布局33-36
  • 3.3.1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调式调性布局33-34
  • 3.3.2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调式调性布局34-36
  • 3.4 和弦结构36-45
  • 3.4.1 二度结构的和弦36-37
  • 3.4.2 三度结构的和弦37-42
  • 3.4.3 四、五度叠置的和弦42-45
  • 3.5 和声进行45-51
  • 3.5.1 四、五度音程的平行及跳跃进行45-47
  • 3.5.2 上下声部的反行对比47-48
  • 3.5.3 持续使用或保持同一和弦48
  • 3.5.5 低音的五声性级进上下行运动48-50
  • 3.5.6 线性结构的和声进行50-51
  • 3.6 复调手法的运用51-53
  • 3.6.1 模仿式复调51-52
  • 3.6.2 对比式复调52-53
  • 3.6.3 模仿式复调与对比式复调的综合运用53
  • 3.7 异调配置的手法53-55
  • 3.8 织体55-59
  • 3.8.1 以琶音形式演奏的柱式和弦织体55-56
  • 3.8.2 分解琶音的伴奏织体56-57
  • 3.8.3 大量装饰音的运用57-59
  • 3.9 终止式的安排59-62
  • 4. 总结62-68
  • 4.1 对两首作品创作特点的总结62-66
  • 4.1.1 对原曲主要特点的保留62-64
  • 4.1.2 继承式的发展和创新64-65
  • 4.1.3 升华的音乐内涵65-66
  • 4.2 两首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66-68
  • 参考文献68-69
  • 后记69-7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恬;从《夕阳箫鼓》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1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