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7:16
本文关键词: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高安采茶戏音乐”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回溯、音乐形态、剧目分析、文化语境四个维度对这一剧种进行研究。论题属于民族音乐学领域,着重对高安采茶戏的音乐形态进行研究,其中含有音乐风格研究、音乐作品分析和音乐文化探索三重性质。 引言部分主要对高安采茶戏这一剧种作一简要介绍,对论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行阐述,介绍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状况,提出论题研究遇到的困难、研究方法及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第一章为历史溯源,对“高安采茶戏”这一剧种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高安采茶戏的孕育与成型——高安丝弦戏;建国后高安采茶戏的成熟兴盛——高安采茶戏;高安采茶戏九十年代后的发展状况。第二章对“高安采茶戏”的音乐形态本体研究,从唱腔旋律特征、唱腔曲体结构特征、场景音乐特征、乐队编制四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论述。其中唱腔旋律特征是指包括音阶、调式调性及其旋法特征、调性转换及调式复合和同一唱腔的多种旋法——行当声腔在内的具有规律性的旋律特征;唱腔曲体结构特征是指高安采茶戏唱腔音乐中常用的板式和曲牌及其特征;场景音乐特征阐述高安采茶戏场景音乐的演奏特征、伴奏曲牌和锣鼓经及其特点;乐队编制即介绍高安采茶戏常用的乐器与乐队编制特点。第三章通过对高安采茶戏传统剧目《孙成打酒》唱腔及其曲体结构的具体分析,进一步印证高安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第四章将高安采茶戏放入历史文化视野中,通过与同一时代姊妹艺术的横向比较,追究它与其他门类的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各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现象背后的深层因素。 结语部分对本课题进行总结,对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有待补充和完善的相关工作。
【关键词】:高安采茶戏 音乐形态 文化语境 历史渊源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1
- 1. 选题原因7-9
- 2. 重点与难点阐述9-10
- 3. 论题的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溯源11-18
- 1.1 高安采茶戏的孕育与成型——高安丝弦戏11-13
- 1.2 建国后高安采茶戏的成熟兴盛——高安采茶戏13-16
- 1.3 高安采茶戏八十年代后的发展状况16-18
- 第二章 高安采茶戏音乐形态18-37
- 2.1 唱腔旋律特征18-25
- 2.1.1 音阶18-19
- 2.1.2 调性及各调式音乐旋法特征19-22
- 2.1.2.1 徵调式音乐的旋法特征19-20
- 2.1.2.2 宫调式音乐旋法特征20-21
- 2.1.2.3 商调式音乐旋法特征21-22
- 2.1.3 调性转换及调式复合22-23
- 2.1.4 同一唱腔的多种旋法——行当声腔23-25
- 2.2 唱腔曲体结构特征25-31
- 2.2.1 曲牌体结构唱腔特征26
- 2.2.2 板腔体结构唱腔特征26-31
- 2.2.2.1 唱腔音乐板式特征26-30
- 2.2.2.2 唱腔腔式结构特征30-31
- 2.3 场景音乐特征31-35
- 2.3.1 演奏特征31-32
- 2.3.2 伴奏曲牌32-34
- 2.3.3 锣鼓经34-35
- 2.4 乐队编制35-37
- 2.4.1 文场乐器35
- 2.4.2 武场乐器35-37
- 第三章 高安采茶戏传统剧目《孙成打酒》音乐分析37-40
- 3.1 剧情梗概37
- 3.2 唱腔选段音乐分析37-40
- 第四章 融合与变异:高安采茶戏音乐的文化语境分析40-45
- 4.1 高安采茶戏中的方言艺术40-42
- 4.2 民歌在高安采茶戏音乐中的传承与发展42-43
- 4.3 高安采茶戏音乐与本地民间地方戏曲和曲艺的渊源43-44
- 4.4 其他外来剧种对高安采茶戏音乐的影响44-45
- 结语45-46
- 注释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3
- 谱例目录53-55
- 后记55-56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震星;论南昌采茶戏的唱腔艺术[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2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88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