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教育病理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教育病理分析
【摘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而言,性别比是社会种群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性别比会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当前的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中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现象其实已经存在多时,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已俨然成为了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长期以来的男女生比例失衡已经为音乐教育的和谐发展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实际上已经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音乐教师群体的女性化倾向。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必然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该选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现场访谈等。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搜寻相关院校音乐专业的数据资料。按照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对抽样搜集到的采样数据进行样本分析和初步的数据整理。 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研究选题的由来及意义,并对国内外与此课题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梳理,还介绍了研究方法,并对文章中抽取的一些数据的必要说明。正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病理现象及致病后果分析;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病理现象的致病因子剖析;三、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防治。 笔者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和分析,以教育病理学的研究为角度,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进行教育病理的分析与阐述。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该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性别比 教育病理 双性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7
- 一、研究选题的由来及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5
- 三、研究方法15-17
- 第一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病理现象及致病后果分析17-31
- 1.1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病理表征及对高师音乐教学的影响17-29
- 1.1.1 学校招生的性别比失衡17-20
- 1.1.2 学生主专业选择的性别比失衡20-25
- 1.1.2.1 舞蹈专业21-22
- 1.1.2.2 声乐专业22-24
- 1.1.2.3 器乐专业24-25
- 1.1.3 学生学业和就业等问题的性别比失衡25-29
- 1.2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29-31
- 第二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致病因子剖析31-46
- 2.1 学生专业选择观念的偏失31-35
- 2.1.1 传统观念及对男女成就动机上的影响31-32
- 2.1.2 基础音乐教育地位低下的影响32-33
- 2.1.3 性别角色刻板观念的影响33-35
- 2.2 片面认识男女生音乐学习中的认知差异35-39
- 2.2.1 男女生在音乐学习上存在差异36-37
- 2.2.2 性别差异并非对音乐学习起决定性的作用37-39
- 2.3 高师音乐教学对性别失衡问题的忽视39-46
- 2.3.1 高师教学过程中存在"无性别"意识现象39-41
- 2.3.2 教材编写没有关注性别倾向41-46
- 第三章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防治46-76
- 3.1 加强社会关注:寻求政策的支持46-48
- 3.2 改变思想根源:倡导"因性施教"48-63
- 3.2.1 "因性施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因材施教"48-50
- 3.2.2 实施"因性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50-53
- 3.2.2.1 全面了解不同性别的学生特点50-51
- 3.2.2.2 统一要求和因性施教相结合51-52
- 3.2.2.3 因性施教不等同于男女分班教学52-53
- 3.2.3 贯彻"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53-63
- 3.2.3.1 从生理学角度关注男女生理因素差异53-56
- 3.2.3.1.1 男女生体型特征差异53-54
- 3.2.3.1.2 男女生骨骼和肌肉差异54-56
- 3.2.3.1.3 男女生肺活量差异56
- 3.2.3.2 从心理学角度关注男女音乐智能差异56-63
- 3.2.3.2.1 男女生音乐感知觉差异57-59
- 3.2.3.2.2 男女生音乐记忆能力差异59-61
- 3.2.3.2.3 男女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差异61-63
- 3.3 关注性别特质:开展"双性化"人格教育63-76
- 3.3.1 何谓"双性化"人格64-65
- 3.3.2 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与"因性施教"并不矛盾65-66
- 3.3.3 实施"双性化"人格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66-76
- 3.3.3.1 抓根源:提倡家庭艺术教育中双性化人格教育模式66-69
- 3.3.3.2 变思路:增强高师音乐教师的性别变通性69-73
- 3.3.3.3 重细节:改变教材性别角色典型化的倾向73-76
- 结束语76-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81-82
- 致谢82-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达天;;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2 闫芳;;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琵琶教学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郝孟荣;;论提升高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要点[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4 邹婧;高雯芳;;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5 王惠敏;;简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邹婧;;高校音乐专业个别课的教学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罗宇佳;;日本艺术大学音乐专业入学考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汪梅娟;;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思索与研究[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朱娅娟;;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1年07期
10 边策;;浅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华章;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忠福;;高师音乐学生学好钢琴的方法与途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卢雪珊;;研究的科学 科学的研究——浅谈高师音乐教学法课中的研究性学习[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张志海;;以能力为基础的高师和声学课程改革刍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张海坤;;钢琴教学浅谈[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刘冬云;;高校音乐专业键盘和声技术训练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曦;;对普通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林丽;吴筱珍;;关于大学生音乐能力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陶倩;;大力发展引智工作,,培养跨世纪优秀音乐人才[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10 叶芳;刘波;;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之我见[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一;高师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N];吉林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姚依农;音乐专业高考渐成“钱窟窿”[N];湘声报;2009年
3 ;高校音乐专业扩招应慎重[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侯丽娟(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艺术学院);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须重视舞蹈基本功训练[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房巍;高师音乐课改:路在何方[N];音乐周报;2001年
6 张佳林;不需要人的表演[N];音乐周报;2011年
7 张萌;展示我国音乐教育成果的盛会[N];音乐周报;2002年
8 陈君凡;弱势高师音教改革面临挑战[N];音乐周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傅显舟;把握机遇主动出击[N];音乐周报;2006年
10 赵凤兰;200多所院校搞音教是喜?是忧?[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鑫;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师音乐教师素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瑾;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教育病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英;北华大学师范声乐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芳;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高等师范专科小教音乐专业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刘健;由《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专业统考声乐考试规定曲目》所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璐;高师教育实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菲菲;上海全日制民办音乐高校教育管理[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刘轶中;高等职业教育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关心;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钢琴伴奏渗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05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0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