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禅宗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迪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1 21:32

  本文关键词:禅宗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迪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禅宗 境界 自性 开悟 二胡 启迪


【摘要】: 禅宗是中国的佛学,是佛教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派,是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最终发展成为“中华禅”,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禅宗是宗教的灵魂,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文学、艺术没有禅,便只是一个躯壳,只是线条、颜色的组合,只是观念游戏罢了。”禅宗思想不仅对音乐艺术有普遍的启迪作用,而且对二胡演奏本身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普遍性的意义在于“求同”,展示禅宗与音乐联系的普遍规律,特殊性则是为了“求异”,在共性的基础上,发掘禅宗思想对二胡演奏启迪作用的特殊规律。二胡艺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乐曲风格的理解,演奏状态的把握,以及二胡演奏技巧的到位与提高,都需要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佛性俱足”可以使二胡的学习者充分认识自我,发挥人的音乐禀赋;“禅定”的心理状态使演奏者凝神静气;“顿悟”的思维状态可获得电石火光般的“般若”智慧;悟得二胡曲的自性之美,提高练琴效率和演奏质量。本文运用境界论、自性论和开悟论的观点,通过举例子、引典籍,分别对二胡演奏的目标、主体特点和途径展开论述。 总之,技术的提高有赖于理论的引领和支持,本文对二胡演奏理论的研究就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尝试最终能为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开拓思路。
【关键词】:禅宗 境界 自性 开悟 二胡 启迪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3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3
  • 1.1 禅宗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点8-9
  • 1.1.1 禅宗思想的基本内容8
  • 1.1.2 禅宗思想的特点8-9
  • 1.2 二胡演奏艺术特点概述9-11
  • 1.2.1 二胡传统演奏法概述9-10
  • 1.2.2 二胡演奏的情声统一10
  • 1.2.3 二胡演奏艺术发展之路10-11
  • 1.3 禅宗和二胡相联系的基本思路11-13
  • 第二章 境界论与二胡演奏13-20
  • 2.1 禅悦之境对二胡演奏的启示13-15
  • 2.1.1 禅悦在音乐中的意义13-14
  • 2.1.2 禅悦在二胡曲中的意义14-15
  • 2.2 禅定境界对二胡演奏的启示15-16
  • 2.3 禅“静”的启示16
  • 2.4 《二泉映月》中“境界说”的探索16-20
  • 2.4.1 从“无名”到“有名”谈起16-17
  • 2.4.2 写作背景的禅思17-18
  • 2.4.3 《二泉映月》中的乐境与禅境18-20
  • 第三章 自性论与二胡演奏20-26
  • 3.1 自性之心与演奏之心20-22
  • 3.1.1 “心动说”的启示20-21
  • 3.1.2 以心感物的启示21
  • 3.1.3 自性在二胡乐曲中的体现21-22
  • 3.2 自性论与对自信心的培养22-23
  • 3.2.1 自性与天赋22
  • 3.2.2 童心之易的自性理解22-23
  • 3.3 二胡音色的自性观23-24
  • 3.4 自性对二胡演奏个性化的启示24-26
  • 第四章 开悟论与二胡演奏26-32
  • 4.1 开悟的意义26-27
  • 4.1.1 二胡演奏的禅悟26
  • 4.1.2 习琴之悟26-27
  • 4.1.3 禅宗教学方法之悟27
  • 4.2 开悟的途径——“禅定”的方法论意义27-29
  • 4.2.1 禅定悟道的意义27-28
  • 4.2.2 禅定对二胡舞台表演的作用28-29
  • 4.3 顿悟对二胡演奏思维的启示29-32
  • 4.3.1 参禅、顿悟对习琴的意义29-30
  • 4.3.2 二胡演奏对参禅方法的借鉴30-32
  • 第五章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4
  • 附录34-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言生;论大乘佛教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2 王求是;刘建新;;不思善恶,本性自现——禅宗的心性思想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之比较[J];宗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3 徐文明;一枝三葩 三车一乘——评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1期

4 崔大江;“诗禅相通”说略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5 石明;;关于禅宗的“教外别传”[J];法音;1989年01期

6 李明友;扎实研究纵深发展[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1期

7 文溪;禅学[J];佛教文化;1994年01期

8 朱彩方;禅:无理之理和日用常行[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龙文茂;论禅宗的生存智慧[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3期

10 刘泽亮;士大夫与禅宗[J];佛学研究;1998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耀X;;禅宗与对句[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3 赵靖;;汉传佛教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试论禅宗的农禅思想[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4 尚杰;;禅宗与后现代宗教[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聂士全;;禅宗超教直指法门实践中的寒山与拾得[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6 张慧远;;《朱子语类》“理禅交融"思想探微[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俭;;“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8 张瑞君;;禅宗思维方式与李白诗歌艺术[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9 康保成;;禅宗仪式与戏剧形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潘殊晳;;《石林诗话》“云门三种语”之“云门”辨[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六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天;历代帝王尊崇少林禅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陈中浙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道艺本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郝萌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文化的朝圣之旅[N];郑州日报;2009年

4 邢贲思;禅宗和佛教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0年

5 何启发 龙西泉 朱永生;宜春禅宗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下)[N];宜春日报;2005年

6 经济视点报记者 徐以衡;新华保险联手禅宗少林为百万客户祈福[N];经济视点报;2009年

7 赵忱;《禅宗少林》“登封”造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小萍;易中天嵩山论禅[N];河南日报;2007年

9 汪亭;深入浅出更智慧[N];吉林日报;2011年

10 曹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中原文化旅游亮点[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孟晓路;儒学之密教—龙溪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3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海燕;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宋玉波;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杨芬霞;中唐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建原;王夫之对老庄思想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文;禅宗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迪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李涛贤;禅宗俗谚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永虎;禅宗“不立文字”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孔令梅;论王阳明心性论对禅宗思想的融摄[D];安徽大学;2007年

5 蔡学海;心与物的感悟[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6 尚林;禅宗与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奉慧;论禅宗与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王星;陆象山心学的儒释之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宜鹏;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琦;“济公”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5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55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