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民族器乐论文 >

《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10-02 04:17

  本文关键词:《声无哀乐论》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儒家 道家 唯物主义一元论 无声之乐 郑声 自律论


【摘要】: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物之一,他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并称“竹林七贤”。嵇康不仅具独到的音乐理论见解,,还有相当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他所演奏的《广陵散》在我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嵇康除了著有本文将要介绍的音乐美学论著《声无哀论》以外,还著有《琴赋》及琴曲《嵇式四弄》(即《长侧》、《短侧》、《长清》、《短》)等。 嵇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称得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美学论著。全文以秦客”与“东野主人”之间采用“问”与“答”的形式反复论证嵇康提出的“声无哀”的基本观点,有针对性地批驳传统美学思想的不足,进而阐述嵇康本人的音乐美学想。 本文将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作为研究基点,从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依据,哲基础,嵇康人格的评价,《声无哀乐论》是否提倡“无声之乐”,是否肯定“郑声”,康对“音”、“声”的解释,及《声无哀乐论》到底属于“自律论”、“他律论”、还是和律论”七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术界对《声无哀乐论》学术研究的概况,并对学术观点行归纳总结,由此阐述笔者之拙见。 本文力争以嵇康《声无哀乐论》为研究突破口,把握嵇康的人格魅力和美学思想核,掌握嵇康对魏晋及后世音乐发展的贡献,从而梳理嵇康及《声无哀乐论》研究的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当今音乐事业发展及今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嵇康 声无哀乐论 儒家 道家 唯物主义一元论 无声之乐 郑声 自律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60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 选题依据7
  • (二) 研究现状7-8
  • 一、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依据8-18
  • (一) 属于儒家8
  • (二) 属于道家8
  • (三) 属于亦儒亦道8-18
  • 二、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18-26
  • (一) 唯心主义二元论18
  • (二) 唯物主义一元论18
  • (三) 自然主义、理想主义18-26
  • 三、《声无哀乐论》是否提倡“无声之乐”26-29
  • (一) 提倡“无声之乐”26
  • (二) 不提倡“无声之乐”26-29
  • 四、《声无哀乐论》是否肯定是“郑声”29-34
  • (一) 肯定“郑声”29
  • (二) 否定“郑声”29-34
  • 五、《声无哀乐论》“音”、“声”之辩34-42
  • (一) “音”、“声”旧解34
  • (二) “音”、“声”新解34-42
  • 六、《声无哀乐论》属于“自律论”、“他律论”还是“和律论”42-46
  • (一) “自律论”42
  • (二) “他律论”42
  • (三) “和律论”42-46
  • 七、对嵇康人格的评价46-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宝杰;谈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2 陈晓娟;;《声无哀乐论》与自律论[J];人民音乐;2006年02期

3 林u&;;“亡国之音”辩——有感于嵇康《声无哀乐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4期

4 龙珲;;二十世纪《声无哀乐论》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瑾;《声无哀乐论》的产生原因及其评价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吴毓清;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关于“声无哀乐”论的几个问题的辩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7 修海林;音乐审美中情感情绪问题的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7年02期

8 马钦忠;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J];中国音乐学;1996年03期

9 田耀农;“音”、“声”之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957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57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