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钢琴入门策略探析
本文关键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探析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学习钢琴。对于满怀热情的成年初学者来说,最常感到困惑的是“我该如何开始钢琴的学习?”一方面太过于专业、系统的训练常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中途放弃;另一方面急于求成,对手型、弹奏方法不管不顾,只是尽快地弹会一些乐曲,这样不仅会将曲子弹得支离破碎,并且导致其往后的学习都是在不停的改正启蒙时养成的坏习惯。所以,好的适合的入门策略是帮助成年人实现钢琴梦想的关键。目前成熟完善的钢琴入门教育体系都是针对适龄的琴童的,并不适用于成年人。成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通常演奏机能发展较为缓慢,但在抽象思维能力、情感体验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特殊性让钢琴入门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当前的成人钢琴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职业性教育;二是非职业性教育,通常称之为社会教育。本文所研究的成人钢琴入门教育特指非职业性的社会教育。本文以入门策略为切入点,对当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成人钢琴入门策略进行了统计分类,归纳分析,通过深入的研究把握成人钢琴入门策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探讨适合成年人的钢琴入门策略作出努力。 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选题的由来以及意义,并对国内外与此课题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此外还对研究方法以及抽样调查作了必要的说明。正文部分概述了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根据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不同,文章将各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划分为两种类型,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入门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讲解。在深入分析、研究这两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成人钢琴入门阶段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一、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分类及其现状的成因;二、两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简介分析;三、两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问题研究;四、对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再思考。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归纳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对个案研究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了长期跟踪了解,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成年的钢琴初学者在选择入门策略时提供借鉴,促进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关键词】:成人 钢琴入门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1.研究选题的由来及意义9-10
-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2
- 3.研究方法12-13
- 1 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分类及其现状的成因13-18
- 1.1 常规入门策略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14-15
- 1.2 "速成"入门策略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15-18
- 2 两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简介分析18-32
- 2.1 常规入门策略的简介分析18-21
- 2.1.1 常规入门策略的理念、内容及其操作方法18
- 2.1.2 针对成年人特点的适应性研究18-21
- 2.1.2.1 针对成年人生理条件的适应性研究19
- 2.1.2.2 针对成年人学习能力的适应性研究19-20
- 2.1.2.3 针对成年人音乐经验的适应性研究20-21
- 2.2 "速成"入门策略的简介分析21-32
- 2.2.1 解决读谱障碍的"速成"策略21-28
- 2.2.1.1 钢琴OK娱乐速成法的理念、内容及其操作方法22-25
- 2.2.1.2 Colorkeys Method的理念、内容及其操作方法25-28
- 2.2.2 "loop"速成策略的理念、内容及其操作方法28-32
- 2.2.2.1 Duate在线钢琴课程29
- 2.2.2.2 音圆数字法成人即兴伴奏"速成"课程29-32
- 3 两种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问题研究32-43
- 3.1 常规入门策略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32-36
- 3.2 "速成"入门策略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36-40
- 3.2.1 解决读谱障碍的"速成"入门策略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37-39
- 3.2.2 "loop"速成入门策略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39-40
- 3.3 两种入门策略共同的问题及案例分析40-43
- 4 对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再思考43-54
- 4.1 在终身教育架构下树立正确的入门观43-45
- 4.1.1 强调学习者的动机,关注自定速度44
- 4.1.2 以成人的可教育性作为出发点44-45
- 4.2 对成人钢琴入门策略的合理运用45-51
- 4.2.1 常规入门策略的适用群体46-47
- 4.2.2 "速成"入门策略的适用群体47-48
- 4.2.3 Colorkeys与常规入门策略与"loop"速成策略的资源整合48-51
- 4.3 融合审美教育51-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9
- 后记59-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健;;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吴春艳,张寅;论音乐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黄佳;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邓兰;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唐碧蓉;浅谈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林琳;米德的文化传播观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紫灵;关于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邓兰;音乐教育应培养“音乐的”想像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连苹;素质教育观下的高等师范钢琴教育[J];钢琴艺术;2003年11期
10 吴竞;浅谈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克服[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刘惊鸿;;论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向迎春;;论音乐教育的知行合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鲁恩雄;;小学生与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余小信;;钢琴学习的“启智”功能何以真正体现[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宋佳;;普通学校开设钢琴选修课的建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闫立平;基于fMRI的穴位刺激与脑皮层功能兴奋区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迟旭;针刺后溪、中渚、外关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铁强;BOLD-fMRI定量分析在视觉和运动中枢的应用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范元玲;当代中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冯雷;论钢琴组曲《庙会》[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相勇;钢琴教学中“谱、法、乐”辩证关系研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吴少静;近代福建海上音乐交流的初步研究(1840~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一珊;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蕾;钢琴练习中若干心理学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肖敏;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8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8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