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歌谣与诗歌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抗战时期歌谣与诗歌的关系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文学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包括歌谣、诗歌在内的文学形式的常规发展路径被外力粗暴阻断。"歌谣体"作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体应运而生。由于在主题、内容、情感、创作手法、修辞技巧、语言表达、创作主体等方面都难以区分谁是歌谣、谁是诗歌,从而导致抗战诗歌与抗战歌谣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使二者具有"杂糅关系"。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舆情处;
【关键词】: 抗战歌谣 抗战诗歌 抗战文化
【分类号】:I207.25;J605;K265
【正文快照】: 特殊历史时期“对固有的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的突破以及对固有的文体常规的冒犯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创作现象。”[1]于是出现了许多特殊的文学叙事方式和表达形式。这种现象表明:“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30年代盛行的诸如杂文、报告文学、速写等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冰梅;王兆辉;任竞;;新秧歌运动:解放区抗战歌谣的新高潮[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朱晓进;;政治文化语境与20世纪30年代特殊文学文体的盛行[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3 王莅;;歌谣:新诗的另一种开端——略论新诗初创期拟歌谣体新诗创作[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4 吕周聚;;杂糅复合,别创诗体——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模式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丽丽;;理性策略,非理性表达——以李自成家族的祖先崇拜与祭祀礼仪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傅亦佳;虞佳佳;;论民间故事的远方追求和想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陈双双;;孟姜女传说在唐代社会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5 毛巧晖;;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6 董晓萍;民间文学体裁学的学术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万建中;民间文学本体特征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杨永贵;;六盘水彝族民间口头文学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范慧莉;;到田野中追寻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10 马兰;;周氏兄弟与徐文长[J];长城;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泳超;;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之研究[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姚文琦;;从湄洲“妈祖八宝”传说与佛家、仙家八宝之比较看海洋人的信仰与生活[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斯琴;蒙古族动物故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远;新民谣的情教功能[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小明;湟中农民画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史娜;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邵永;土家族民间故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小飞;《福乐智慧》史学价值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凤英;探论河西宝卷中的儿童文学及儿童形象[D];兰州大学;2011年
9 梁勇;麻山苗族史诗《亚鲁王》音乐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施蓉蓉;彝族阿细人的民族文学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兆辉;张冰梅;魏兵;;解放区抗战歌谣创作与流传的特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王兆辉;张冰梅;;解放区抗战歌谣的艺术特点[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燕世超;批判的武器难以创新——论“五四”前后白话诗人对民间歌谣的扬弃[J];文学评论;2002年05期
4 王兆辉;魏兵;;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历史意义[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群,尹瑞华;遵义抗战文化述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史永平;;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J];沧桑;2010年08期
3 高向远;论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齐卫平;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在全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4期
5 朱瑛;论新疆的抗战文化[J];西域研究;2003年01期
6 陈刚;北碚抗战文化资源与“文化北碚”战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刘晓丽;山西与广西抗战文化比较[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8 张慧玲;;抗战文化大众化成因探析——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例[J];沧桑;2005年06期
9 申双鱼;;太行根据地的抗战文化[J];山西老年;2009年08期
10 王恩宝;;中共满洲省委与东北抗战文化的发展[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廷秋;;宏扬贵州抗战文化,构筑贵州文化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慧;;公共图书馆文化软实力的建构之维——以广西桂林图书馆抗战文献研究为例[A];2010广西图书馆学会年会暨第28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皓;;龙陵热的冷思考:抗战文化价值和历史文物场馆[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4 沈泽玲;;创花溪歌舞文化特色品牌前景广阔[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薛新力;王晓静;;抗战文化与面向21世纪的重庆文化[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张玉菡;;略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化的功绩及其经验[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德兴;;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的历史意义[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9 雷猛发;;壮哉,桂林“三奇”——魏华龄及其《桂林抗战文化史》礼赞[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范小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以1927—1940年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毅 温相君;重庆:尽力发掘保护抗战文化[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记者赵忠洪;专家热议如何保护桂林抗战文化[N];桂林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周向东;保山擦亮抗战文化品牌[N];云南日报;2010年
4 张承忠;永安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三明日报;2010年
5 胡爱博 刘恩成;全力推进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产园建设[N];黔西南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重庆记者 田凤;重庆白沙 力建抗战文化名镇[N];中国旅游报;2011年
7 撰稿 本报记者 杨力叶;桂林抗战文化城[N];桂林日报;2010年
8 范翔宇;北海“抗战文化”探析[N];北海日报;2011年
9 范翔宇;北海“抗战文化”探析[N];北海日报;2011年
10 杨力叶;李建平讲述抗战文化[N];桂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廷秋;贵州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4 覃卫国;抗战时期桂林教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志伟;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文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丹丹;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瑛;论抗战时期新疆抗战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先友;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兰献;桂林抗战文化对外交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邹建辉;《华商报》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刘丽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D];湘潭大学;2008年
7 刘志杰;抗战时期外地、外籍文化人士在桂林的新闻活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俊;海纳百川:桂林抗战美术开放性特征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雍茜;胡风抗战诗歌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夏源江;抗战体育文化及其特征解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0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9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