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中构成腔韵美的核心技术元素,是歌唱发声时对歌曲加以修饰、美化、润色的独特技法。通过润腔,民族声乐便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在我国目前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民族声乐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传统缺失、技术弱化和方法西化等问题,以至于造成目前民族声乐演唱个性特色不够鲜明的弊端。究其原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以西方美声唱法的训练模式取代民族声乐自身的技术方法,忽略了润腔等民族声乐特有技法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对润腔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在声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民族声乐教学才能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关键词】:润腔 民族声乐 声乐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616-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学术视阈之民族声乐中的润腔11-23
- 第一节 研究声乐润腔目的12-13
- 第二节 润腔研究现状评述13-23
- 一、一般意义上的声乐研究综述13-15
- 二、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15-17
- 三、有关润腔技巧方面的研究17-19
- 四、本人的研究和创新点19-23
- 第二章 技术视阈之民族声乐中的润腔23-34
- 第一节 解读民族声乐中的润腔23-26
- 一、解读润腔23-24
- 二、民族声乐中润腔的特性24-25
- 三、民族声乐中润腔理论的发展25-26
- 第二节 润腔的方法技巧及其运用26-32
- 一、喉部润腔技巧及其运用26-27
- 二、气息“润腔”技巧27-28
- 三、气息“润腔”的运用28-29
- 四、阻声式发声——民族声乐润腔技巧实现的核心之一29-32
- 第三节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的核心—— 字32-34
- 一、音乐与字音有机融合的四个方面32
- 二、民族声乐中字的润腔特色32-34
- 第三章 教学视阈之民族声乐中的润腔34-42
- 第一节 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34-37
-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历史和现状34-36
- 二、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36
- 三、民族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36-37
- 第二节 民族声乐教学中润腔技巧的训练及应用37-42
- 一、真声与假声对比润腔37-38
- 二、喉头润腔38-39
- 三、顿挫39-40
- 四、声带小擞(擞音)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品素声乐教学45周年纪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2 李寿曾;我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几点想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Z2期
3 严桂琴;;略论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文学;2003年11期
4 涂怡岚;;中国民族声乐:以交流促进步 因创新得发展——2007“第三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黄敏姣;;当今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发展[J];剧作家;2008年05期
6 祁玉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风格训练[J];中国音乐;1986年03期
7 王硌;;二○○四年全国声乐论文综述[J];人民音乐;2005年11期
8 蔡远鸿;;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辨析[J];艺术教育;2007年04期
9 丁雅贤;;我的民族声乐艺术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樊凤龙;;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方法之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芳;;“花儿”本是心上的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王昆:民族声乐教学要注重风格多样化[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梁占峰;打分彰显大学问[N];音乐周报;2010年
3 记者 刘茜;讴歌祖国 回报恩师[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李韵;金铁霖师徒共迎“桃李芬芳的季节”[N];光明日报;2008年
5 戈弘;扬州的“原生态民歌”[N];扬州日报;2006年
6 泉州市艺术馆 陈婉娥;留住民族音乐的根[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记者 伍斌;青歌赛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报;2010年
8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9 刘辉;教学曲目与教学法的关系[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宫洁民;首长“专业户”[N];中国档案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克永;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特点及其贡献[D];河北大学;2010年
3 阳梅;程砚秋京剧润腔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韩冰;孜孜润育筑心楼 桃李枝下好园丁[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颖;西安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实践[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晓雅;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7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许洁;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容世杰;声部划分、声音分类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998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zqiyue/99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