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0:25

  本文关键词: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与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周小燕 声乐教学 教学思想


【摘要】:周小燕教授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是我国声乐学派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周小燕积累了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并形成了极具个性的声乐教学思想体系;培养了张建一、魏松、廖昌永、万山红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歌唱家。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探索与积累、反思与总结、成熟与辉煌三个阶段。在声乐教学中,周小燕将实践观、整体观、情感观、因材施教观、教师与学生观等加以综合运用,并以此为基础拓展教学思想的内涵,在教学中融会贯通中西方声乐,坚持真、善、美原则,注重技巧与修养结合。不仅如此,周小燕通过对教学思想的提炼和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升华为独具特色的声乐教学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声音训练和情感教学中。声音训练中采用的朗诵法、母音连带法、正误对比法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发声中吐词、呼吸、气息、母音发音等难题;情感教学中采用的画面渲染法、情境诱导法、基调把握法等方法,则解决了情感抒发中的一系列难题。 周小燕的声乐教学思想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可以为我国声乐教学提供理论的指导和符合我国国情并极具操作性的实践方法,对探索声乐教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我国当代声乐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周小燕 声乐教学 教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9-11
  • 1.1.1 选题的缘起9-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3-15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13-15
  • 第二章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5-27
  • 2.1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的形成轨迹15-17
  • 2.1.1 早期的探索与积累15-16
  • 2.1.2 文革时期的反思与总结16
  • 2.1.3 新时期的成熟与辉煌16-17
  • 2.2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的基本观点17-22
  • 2.2.1 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观17-18
  • 2.2.2 声乐教学中的整体观18-19
  • 2.2.3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观19-20
  • 2.2.4 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观20-21
  • 2.2.5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观21-22
  • 2.3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的主要内涵22-27
  • 2.3.1 声乐教学应在语言结合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中西方声乐22-23
  • 2.3.2 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真、善、美”的原则23-24
  • 2.3.3 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技巧与修养相结合24-27
  • 第三章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的具体实践27-39
  • 3.1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在声音训练中的实践运用27-33
  • 3.1.1 朗诵法在声音训练中的实践运用27-29
  • 3.1.2 母音连带法在声音训练中的实践运用29-31
  • 3.1.3 正误对比法在呼吸和气息训练中的实践运用31-33
  • 3.2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在情感教学中的实践运用33-39
  • 3.2.1 画面渲染法在情感体验教学中的实践运用33-35
  • 3.2.2 情境诱导法在情感再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运用35-36
  • 3.2.3 基调把握法在情感控制训练中的实践运用36-39
  • 第四章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对我国声乐教学的启迪39-43
  • 4.1 立足民族声乐,借鉴西洋唱法,做到洋为中用39
  • 4.2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39-40
  • 4.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素养40
  • 4.4 在声乐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40-41
  • 4.5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41-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9
  • 附录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晓芳;;周小燕:“原生态”不可比[J];北方音乐;2006年05期

2 周小燕;;声乐人材培养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从维也纳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谈起[J];音乐艺术;1985年04期

3 李光羲;听张建一独唱音乐会[J];艺术教育;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014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14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