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民歌的“旅游化”及其开发路径——以恩施民歌《六口茶》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3 08:02

  本文关键词:民歌的“旅游化”及其开发路径——以恩施民歌《六口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民俗主义 《六口茶》 “旅游化” 民歌旅游开发


【摘要】:民俗学正尝试着对社会现象进行"民俗学式"的探讨,发挥其"经世济民"的学术品格,成为一门"当下之学"。民俗主义视角下的"旅游化"是民俗文化在时代语境下"应用"的有效动力机制。以恩施民歌《六口茶》为例,在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乡野民歌到地方旅游名片的完美过渡,是民俗主义与旅游相结合的典范,对民歌旅游等民俗旅游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关键词】民俗主义 《六口茶》 “旅游化” 民歌旅游开发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缘起: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民俗学从滥觞之初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民俗学自清末时期肇始至今也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受到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到21世纪,民俗学迎来了“世界遗产时代”,原本不为人们重视的民俗文化被重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於芳;;民俗主义的时代——民俗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朝枝,保继刚;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科学;2004年04期

3 徐赣丽;生活与舞台——关于民俗旅游歌舞表演的考察和思考[J];民俗研究;2004年04期

4 Pierre L.Van den Berghe;Charles F.Keyes;徐赣丽;;旅游和民族性的再创造[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5 徐赣丽;;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6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7 安德明;杨利慧;;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J];民俗研究;2012年05期

8 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与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J];民俗研究;2014年01期

9 周星;旅游的民俗[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10 黄文;;民族社区黑色旅游发展研究——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民;洪波;徐从广;;结合旅游产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以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旅游发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3 唐艳红;杨傲宇;;民俗旅游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罗成华;;土家族传统嫁妆的文化象征意义——以湖北咸丰大水坪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5 张俊;张兆学;;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对恩施地区的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6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阳宁东;刘韫;;符号化生产在民族旅游舞台表演中的运用——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李梦萍;赖泓汀;;民族传统文化舞台展演损益辨析[J];沧桑;2010年06期

9 胡善风;钱丽萍;;黄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袁玉鸣;;恩施州旅游农业发展定位探索[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敏;;广东新民俗与当代广东人精神[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广东省民俗学学术论坛(佛山)会刊[C];2010年

2 杨利慧;;钟敬文先生的民间艺术观[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3 江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田野立论与概念拓展——以民间文学为对象[A];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神舟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暨民俗文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梁丽霞;李伟峰;;民俗旅游语境中女性东道主与民俗传承[A];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冯智明;王涵;;阴阳两界的生命轮回——贵州黎平县述洞村侗寨“再生人”故事考察[A];人类学与江河文明——人类学高级论坛2013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颖;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艳;中国世界双重遗产地武夷山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苏涛;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常玲;拉萨市民俗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冯晓娜;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游客感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曼;民俗主义视角下的绍兴大禹祭祀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艳;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3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4 王大悟;对生态旅游的若干重要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5 曾献君;杨瑞;廖兰;;基于感应认知原理的汶川灾区黑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旅游论坛;2009年01期

6 刘世明;李蔚;刘晓彬;;灾难遗址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汶川大地震旅游环线设计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叶涛;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论纲[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王金伟;王士君;;黑色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共生”模式研究——以汶川8.0级地震后的四川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10 吴鸿礼;开发桂林民族风情旅游之我见[J];旅游学刊;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守华;[N];文艺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立虎;;乳品新产品的开发路径[A];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本文编号:102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2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