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女中音花腔演唱艺术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13 23:21

  本文关键词:女中音花腔演唱艺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女中音 花腔 演唱 形态 艺术


【摘要】: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不仅演唱技术技巧及艺术内涵丰富成熟,,演唱的形式完善,声部划分也十分科学细致,声种类别丰富多样。每一个声部在其自身声区的基础上又划分为抒情、戏剧和花腔等不同特点的声部类型。 花腔的演唱作为歌唱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在歌剧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花腔女高音是国际公认的一个声部类型,其他声部的花腔演唱及花腔曲目的创作也不少。例如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所写的男中音咏叹调《在桎梏中》和男低音咏叹调《主如是说》等。然而,在声乐舞台上,除花腔女高音外,尤以女中音的花腔演唱最为耀眼。花腔的演唱形式不但为女中音的演唱增添许多色彩而且也同时使许多女中音的潜能更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因此,对女中音花腔演唱的研究也同时突显出重要的价值。 本文尝试以独特的视角,在女中音及其花腔演唱历史成因的大背景下,把握该声部艺术价值定位,分析女中音花腔演唱的艺术形态特点。并努力在女中音花腔演唱的技术层面结合训练方法的实践,探索性地分析其科学机理及其技术内涵,力图有所收获和新意。 本文基本结构框架如下: 引言:概述女中音花腔演唱的地位及作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展望并列举研究方法。 第一章:花腔演唱的艺术价值。 介绍了花腔演唱的历史背景和艺术表现力。在描述历史背景时探究了其起源及发展历程。而在花腔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方面则从旋律和演唱音色两方面分析了其艺术特点并讲述了花腔形式对歌剧中人物角色塑造的意义。 第二章:女中音演唱的艺术价值。 陈述了女中音的产生发展和艺术特征,加入花腔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分析,探讨了花腔演唱在女中音艺术表现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女中音花腔演唱的形态分析。 为本文亮点之一。通过对不同作曲家作品中的花腔形态分析,探索不同的花腔形态的表现力和演唱注意事项。从而使女中音的花腔演唱形式展现得更为透彻。 第四章:当今国际歌坛优秀女中音花腔演唱分析。 笔者通过对两位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芭托莉和斯塔德的花腔演唱分析,探索两位歌唱家各自的演唱风格,并总结其相同的歌唱方法作为女中音演唱花腔时的方向性引导。 第五章:女中音花腔演唱的训练与实践。 为本文写作的重点及关键。在这一章节的写作中,笔者对花腔演唱做了系统的技术分析,提出了加强咽部机能训练对花腔演唱的作用,结合本人的学习实践,总结了一些女中音花腔演唱的练声曲,并以自身的实践体验,分析了女中音典型的花腔曲目——《不再独坐炉边悲伤》的演唱。
【关键词】:女中音 花腔 演唱 形态 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花腔演唱的艺术价值13-19
  • 一、 花腔演唱的历史背景13-16
  • (一) 花腔演唱的起源13-14
  • (二) 花腔演唱从炫技向情感表现方向发展14-16
  • 二、 花腔演唱的艺术表现力16-19
  • (一) 花腔演唱的艺术特点16-17
  • (二) 花腔演唱立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17-19
  • 第二章 女中音演唱的艺术价值19-23
  • 一、 女中音声部的产生及发展19-20
  • 二、 女中音声部的艺术特征20-21
  • 三、 花腔演唱在女中音艺术表现中的地位与作用21-23
  • 第三章 女中音花腔演唱的形态分析23-40
  • 一、 女中音作品中的炫技花腔——以维瓦尔第作品《风雨飘摇》为例23-26
  • 二、 女中音作品中的连音式花腔、模进式花腔——以莫扎特的《蒂托的仁慈》中咏叹调《我走、我走》为例26-28
  • 三、 女中音作品中的音阶式花腔和装饰音花腔——以罗西尼作品《美妙歌声随风荡漾》、《不再独坐炉边悲伤》为例28-40
  • (一) 音阶式花腔28-36
  • (二) 装饰音花腔36-40
  • 第四章 当今国际歌坛优秀女中音花腔演唱分析40-43
  • 一、 切奇利亚·芭托莉的花腔演唱40-41
  • 二、 弗雷德里卡·冯·斯塔德的花腔演唱41-43
  • 第五章 女中音花腔演唱的训练43-61
  • 一、 花腔演唱的技术分析43-50
  • (一) 正确的呼吸与灵巧短促的气息43-45
  • (二) 良好的喉位安放与稳定性45-47
  • (三) 集中而高效的共鸣47-48
  • (四) 稳定腔体的咬字48-50
  • (五) 灵巧流动的声音走向50
  • 二、 加强咽部机能的训练对花腔演唱的支持50-54
  • (一) 为什么唱在咽部50-51
  • (二) 怎样唱在咽部51-54
  • 三、 女中音花腔演唱的练声54-58
  • 四、 女中音代表性声乐作品《不再独坐炉边悲伤》的花腔演唱实践58-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3
  • 附录63-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雪;;论俄罗斯歌曲《黑眼睛》的呼吸运用及情感表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杨惠;;情感的想象和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李磊;;浅谈歌曲的二度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冯伟;;浅谈歌唱的舞台表演[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徐彪;;声乐艺术民族化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7 李雷;;由青歌赛唱法谈评委理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8 线颖莹;;真唱与假唱——对文艺晚会中声乐表演现象异常的思考[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9 杨柳松;;试论作品分析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10 王晓棠;;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北方音乐;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茜;;练声曲训练中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A];第五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27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27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