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交响曲《京剧》赋格段中对位变奏思维模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三交响曲《京剧》赋格段中对位变奏思维模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赋格曲 第三交响曲 复调 凯鲁比尼 曲体 鲍元恺 艺术形式 发展结构 十九世纪 卡农
【摘要】:正引言一切写得美好的音乐作品,即使它没有赋格曲的特性和形式,但至少它应该具有赋格曲的精神。——凯鲁比尼经历了数百年历史发展的赋格,作为复调艺术形式中最为古老及重要,也是最成熟的曲体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复调音乐的思维与特征。从十九世纪的赋格曲开始,它不再是完整的结构,而是成为段落呈示或发展结构的一个部分,其精华的辩论性依旧存在,赋格段由此衍生而来。许多大师在晚年对赋格形式的钟爱,
【关键词】: 赋格曲;第三交响曲;复调;凯鲁比尼;曲体;鲍元恺;艺术形式;发展结构;十九世纪;卡农;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引言到的核心推动力,尤其是自2004年开始,即他的第三创作阶段,在这些鸿篇巨制中一切写得美好的音乐作品,即使它没有都不约而同地用对位思维诠释着鲜明的赋格曲的特性和形式,但至少它应该具有赋鲍式风格,其中不乏有精心锻造的对位片格曲的精神。段,还有严谨精致的复调曲体,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夏;;智者们艰难的求索——2006年末聆听部分器乐作品音乐会后的思考与评论[J];人民音乐;2007年12期
2 鲍元恺;《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鲍元恺;不是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在苏夏教授教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徐婧;;坚守调性 立足传统——以《纪念交响曲》中的帕萨卡利亚为例解析鲍元恺的音乐创作[J];音乐创作;2014年04期
5 梁茂春;;“鲍元恺现象”漫论[J];艺术评论;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帅;;扬琴作品演奏与中国音乐美学相结合的理性思辨[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2 金慧;;中国钢琴音乐民歌化写作的百年历程——兼谈钢琴组曲《炎黄风情》的艺术特色[J];钢琴艺术;2014年06期
3 史玉;;论哈恰图良作品民族性对新疆民族音乐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徐彩虹;;鲍元恺《太行春秋》(钢琴版)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黄昌海;;音乐文化学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朱培宾;;《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伍国栋;;鲍元恺音乐创作的“民族语言”——从《炎黄风情》谈起[J];人民音乐;2014年04期
8 王丹丹;;音乐会评论文的形态与境界[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鲍元恺;不是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在苏夏教授教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徐婧;;坚守调性 立足传统——以《纪念交响曲》中的帕萨卡利亚为例解析鲍元恺的音乐创作[J];音乐创作;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晶;桑桐《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九首》的艺术价值和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龙淼鑫;苏夏、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之比较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鑫;鲍元恺《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创作手法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史玉;论哈恰图良《十首儿童钢琴曲》的民族性与现代性[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卓娅;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欧阳灿;《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严炯;苏夏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万爱民;鲍元恺管弦乐曲《炎黄风情》和声技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永钢;从炎黄之“风”到世界之“乐”[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J];音乐研究;1981年03期
2 鲍元恺;中国风──我的交响系列创作工程[J];音乐研究;1994年02期
3 苏夏;解读与质疑[J];音乐研究;1997年04期
4 苏夏;你的手伸向哪儿?——关于作曲及其教学的论述[J];人民音乐;1996年02期
5 苏夏;;智者们艰难的求索——2006年末聆听部分器乐作品音乐会后的思考与评论[J];人民音乐;2007年12期
6 高为杰;论当今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7 斯特拉文斯基 ,金兆钧 ,金丽钧;音乐诗学六讲(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鲍元恺;《中国风》的理想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鲍元恺;不是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在苏夏教授教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福琼;赋格形式的运用[J];人民音乐;1962年Z1期
2 陈铭志;;赋格段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音乐艺术;1980年02期
3 高为杰;简评《赋格曲写作》[J];人民音乐;1982年07期
4 于苏贤;赋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5 徐晓蓉;;《死亡赋格曲》浅谈[J];当代外国文学;1985年03期
6 曹光平;;钢琴五重奏《赋格音诗》的作曲手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7 杨捷;;论赋格主题的结构与黄金分割定律、平衡对称原则的美学关系[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8 于苏贤;二十世纪赋格的多元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9 于苏贤;二十世纪赋格的多元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10 希路;充满艺术理性的有益尝试——黄洛华的声乐赋格《思念》评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亚兵;中国近代室内乐(七)待续[N];音乐周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季发;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世良;巴赫《赋格的艺术》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隋星;中国民族风格赋格曲主题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4 潘长瑜;斯洛尼姆斯基赋格曲写作技法初探[D];吉林艺术学院;2009年
5 宁慧超;巴赫、肖邦、肖斯塔科维奇三首a小调赋格曲的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李文菁;舒曼赋格曲的写作方法、创新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张一琼;20世纪四部赋格套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8 韦辉;门德尔松赋格曲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刘丽娜;理性在激越的情感中呐喊[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伍润华;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050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05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