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男高音歌唱与教学艺术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07 22:20

  本文关键词:男高音歌唱与教学艺术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 男高音 演唱技巧 教学艺术 研究思考


【摘要】:男高音是声乐艺术最引人注目和最受欢迎的声部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赋予黄金般的辉煌高音与其它声部相比迥然相异,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表现优秀,全能的男高音,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的男高音,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说优秀和全能的男高音,在全世界也是为数甚少的,从声乐教学艺术成果来看,与其他声部的教学相比,男高音声部也是成功率较低的。究其原因,有男高音本身的特性的原因,也有声乐教学的原因;培养出一位优秀的男高音的确需要长期的过程,事实上,作为男高音学习者,要唱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高音很难,犹如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要想得到稳定的高音,是要通过掌握良好的歌唱技术并经过辛勤的苦练来实现的。20世纪以来,虽然中国声乐艺术受到来自欧洲美声歌唱艺术的影响和催化,但是,由于具备好的嗓音条件的男高音非常多,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声乐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使得中国的高音在中国声乐舞台频频亮相,令国人刮目相看。可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一是:达到世界顶尖级水平的男高音歌唱演员却是凤毛麟角了,不得不令人惋惜,二是,全国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综合大学音乐学院,在男高音的训练和培养方面,成才率还不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将从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着手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在阐述欧洲声乐艺术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和传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比较和剖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时期著名男高音的演唱技巧,通过比较和分析他们的演唱技巧,使得我们在男高音演唱技巧、难点等方面有一个很好的范例,可资借鉴。从而不断地改变我们原有的一些落后的和不够科学的歌唱艺术和教学艺术观念,最终为中国声乐艺术,特别是男高音歌唱和教学艺术推一波,助一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凡;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与建构略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郑彤;浅说声乐艺术中的“字正”与“腔圆”[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田丁;声乐艺术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构想——也论建立当代声乐艺术科学理论体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4 于有荣;论声乐艺术中的声音与情感[J];艺术交流;2002年01期

5 刘莉;谈声乐艺术的表现[J];美与时代;2003年02期

6 王忠;我国宋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状况[J];齐鲁艺苑;2003年01期

7 张晓农;声乐艺术之多元文化符号解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赵群英;现代科技对声乐艺术的影响[J];中国音乐;2004年03期

9 张冠宇;浅谈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Z4期

10 黄春蕾;声乐艺术审美论[J];艺术教育;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凡;;声乐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王建国;;两部声乐艺术翻译著作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建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王丽艳;;浅谈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董振国;;在声乐教学中怎样认识歌唱综合规律的掌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霞;陈光林王素毅等出席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张秀艳;首倡之作[N];光明日报;2001年

3 通讯员 兰永青 本报记者 宋莉;唱起歌来乐悠悠[N];长春日报;2006年

4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宝刚;浅谈西洋声乐艺术的民族化[N];新乡日报;2008年

5 石惟正;沈洋声乐艺术思考[N];音乐周报;2009年

6 王林;耄耋之年再现昔日辉煌[N];华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金惠子;默默耕耘数十载 只为花儿竞相开[N];音乐生活报;2011年

8 杨阳;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N];音乐周报;2014年

9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李松;民族声乐的“我是谁”之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谷雨;沉浸在声乐教学的海洋里乐不思蜀[N];音乐生活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小勇;建国以来我国声乐艺术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华;文化视角下的声乐艺术[D];山西大学;2005年

3 李艳秋;试论声乐艺术的审美异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姣姣;论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5 夏新明;21世纪以来中国优秀青年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魏新晔;“继承、发展、创新”—美声唱法中国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李璐;改革开放以来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超;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D];山西大学;2015年

9 朱璇;歌剧排练对声乐艺术硕士的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宝国;男高音歌唱与教学艺术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4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154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