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关洋员与国际博览会上的中国音乐——以1884年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为例
本文关键词:晚清海关洋员与国际博览会上的中国音乐——以1884年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博览会 八角鼓乐人 赫德 金登干 阿里嗣 《华祝歌》
【摘要】:1884年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期间,中国展厅内展有四十多种中国乐器。赴会的六名中国乐人除了每天定时在展区内的中国茶室和餐厅奏乐外,还应邀为英国皇亲国戚的社交活动助兴。是谁决定将中国音乐作为博览会的主题之一?是谁将中国民间乐人推向了国际舞台?这些乐人演奏了什么乐曲?伦敦报界又是如何报道中国乐人的表演呢?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中晚清参加世博会之展品目录、晚清海关洋员间的相关函电以及伦敦当时的新闻报道的解读,来回答这些问题,旨在通过中西原始文献之比较来补充前人研究所未见,并试图厘清目前研究中的相关疑点。
【作者单位】: 新西兰国立尤坦理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引言1884年7月9日是伦敦国际卫生博览会(也译成“伦敦养生会”或“伦敦国际健康博览会”)(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Exhibition,London)中国展区开幕的日子。是日,在“长150英尺、宽50英尺”的中国馆内1,琳琅满目地陈设着来自中国南北各地的古玩、字画以及与“衣食住行、生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庆华;;跨文化传播的桥梁:中国近代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交流[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2 张寄谦;金登干(J·D·Campbell)与中国海关[J];近代史研究;1989年06期
3 夏良才;;海关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J];历史研究;1991年02期
4 吴松弟;;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J];史林;2009年02期
5 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年01期
6 李云;;赫德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实初探[J];海交史研究;2007年01期
7 詹庆华;;晚清海关洋员与世界博览会——以海关洋员眼里的世博会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马敏;;寓乐于会:近代博览会与大众娱乐[J];史学月刊;2010年01期
9 林青华;清末比利时人阿里嗣的《中国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宫宏宇;;圣天子,奄有神州,声威震五洲——曾纪泽《华祝歌》、《普天乐》考辨[J];中国音乐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丁;;十九世纪前西方艺术音乐指挥发展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侯晓霞;;八十四调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3 姚颖;;略论清代北京的说唱艺人[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龙庆凤;王一波;;苗族“鼓舞”文化与苗族“鼓会制”社会[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周宁;;试论傣族男子舞蹈表演中象脚鼓运用的艺术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6 李爽;;音乐专业学生加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0年05期
7 陈雪凡;;首调迁移视唱法[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8 周杰;;海特·维拉-罗勃斯(Heitor Villa-lobos)创作风格透视——以《巴西的巴赫风格No.6》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9 文艳春;肖艳平;;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10 郝梦;;独特的民族音乐技法——析希纳斯特拉《十二首美洲前奏曲》[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良才;;中国近代化与海关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陈应时;;论敦煌乐谱中的西域古曲[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10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江;中国近代海关华员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程秀玲;金登干与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章菡;浅析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7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学;2011年
8 龙淼鑫;苏夏、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之比较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伟;论谭小麟的艺术歌曲[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后锋;中国近代国歌考述[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2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3 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4 吴松弟;;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J];史林;2009年02期
5 李岩;朔风起时弄乐潮——20世纪20年代的西乐社、爱美乐社及柯政和[J];音乐研究;2003年03期
6 乔建中;杨荫浏先生与十番锣鼓的一段旧缘[J];音乐研究;2004年01期
7 陶飞亚;“文化侵略”源流考[J];文史哲;2003年05期
8 李静;;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9 卢宜宜;19世纪晚期中国的西方技术掮客[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3期
10 小野寺史郎;;平衡国民性与民族性:清季民初国歌的制定及其争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19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19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