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虎形山瑶乡民歌演述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5:03

  本文关键词:虎形山瑶乡民歌演述传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虎形山 瑶乡民歌 演述传统


【摘要】: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是一个民族杂居区,其民族成分主要由汉族与花瑶两族构成,花瑶为瑶族的一个分支。瑶乡地处雪峰山余脉,平均海拔约为1300米,境内多高山大岭,地形闭塞。瑶乡人民长期过着农耕、狩猎的生活,与大树为伍,与巨石为邻。然而,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瑶乡人民创制出了一种同样令人难以想象的民间音乐奇葩——瑶乡民歌。 瑶乡民歌是汉、瑶两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居岁月中逐渐创制出来的一种富有独特地方风味的民间演唱艺术,象征着两族人民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深厚情谊。当地歌手按照演述场域和参与者的不同,将瑶乡民歌可分为桃情歌、呜哇歌、麻篮歌、山歌、耶噻五种类型。除耶噻外,瑶乡民歌的其他四种类型,都共同享有着几千首传统唱词。传统唱词可以视为瑶乡民歌的核心唱词,一般每首五句,每句七字,结构匀称,适于套用不同曲调在不同场域演唱。瑶乡民歌讲究用韵,其韵部共有15部,这15部韵共同构成了瑶乡民歌的演述传统之一。瑶乡民歌对表演空间(或称演述场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呜哇歌一般只能在劳动场合演唱,耶噻则主要用于花瑶人的婚俗仪式上。从瑶乡民歌的文本呈现来看,其唱词与主题多是程式化的,但歌手并不完全忠实于核心唱词,他们会视具体情境而灵活地运用“程式”进行临场创编。 随着村落语境以及瑶乡人价值观念的转变,瑶乡民歌渐渐式微。目前,瑶乡民歌已被列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当地政府的政策性失误,瑶乡民歌式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相反,当地政府的许多做法,甚至加速了这种趋势。学界对瑶乡民歌的研究依然处在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因此,非但未能廓清附加在瑶乡民歌上的诸多疑云,反而让人对其产生了更多的误解。是以,有关瑶乡民歌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须重新加以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志凌;禹明华;;隆回花瑶丧俗及文化功能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1203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03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