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卫之音”的生成与特色
发布时间:2017-11-23 18:10
本文关键词:论“郑卫之音”的生成与特色
【摘要】:春秋时兴起的民间音乐,以郑、卫地域的民歌为代表,史称"郑卫之音"。它是在夏商祭祀乐舞和宴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夏商萌芽期、郑卫地域特色形成期、繁荣发展期、兴盛远播期这四个发展阶段而成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潮流。郑卫之音已经打破了雅正之规,呈现出如下特色:音乐与内容相匹配,五声音阶细腻热烈,音乐节奏变化繁复,音乐技巧复杂多变,声调高亢激昂,多含哀怨忧愁,常伴舞蹈表演。儒家对郑卫之音持批判态度,这种批判和对抗,造成了中国历史上雅俗文化的冲突。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潍坊学院文学院;
【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诗经》郑、卫诗歌地域文化研究”(2013092)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162页。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665页。3《礼记正义》,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19页。4赵善诒:《新序疏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6页。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赵妙法;;《淮南子》的“自然无为”说及其后现代意义——兼与任继愈、李泽厚两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王国良;;从清静无为到奋发进取——《淮南子》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吕斌;;支遁生平事迹及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尉利工;;《孟子》由子学到经学的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潘啸龙;邹e,
本文编号:1219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1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