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融合
本文关键词: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融合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声乐 演绎方法 中国声乐 声乐界 艺术特色 形体表演 甩腔 归韵 字腹 字尾
【摘要】:正我国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自然也有自身的呈现方式和演绎方法。现代民族声乐作为西方声乐艺术东渐之后融合民族传统文化根底而生成的声乐流派,其艺术表现的核心内容和特色性的方法自然脱离不开中国传统的歌唱艺术所寄寓的戏曲、说唱、民歌的滋养。面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歌唱艺术,21世纪的中国声乐界意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体系——中国声乐学派1,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重视向传统艺术和民间文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我国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自然也有自身的呈现方式和演绎方法。现代民族声乐作为西方声乐艺术东渐之后融合民族传统文化根底而生成的声乐流派,其艺术表现的核心内容和特色性的方法自然脱离不开中国传统的歌唱艺术所寄寓的戏曲、说唱、民歌的滋养。面对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吉国强;;“中国声乐”及其科学发声法之践行[J];音乐研究;2013年05期
2 黄慧慧;;对民族声乐演唱原则与审美标准的辨析[J];音乐研究;2014年05期
3 赵振岭;对目前民族声乐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2004年03期
4 许毓黎;对创立中国声乐学派可行性的思考[J];人民音乐;1998年09期
5 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年02期
6 何为;论戏曲声乐的特性[J];中国音乐;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毓黎;对建立我国新声乐艺术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付翠屏;;昆曲歌唱用气技巧探微[J];北方音乐;2009年01期
4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历史演变与运动方式[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5 陈晓光;;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6 郭星星;;平遥弦子书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7 张海莉;杨传中;;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8 陈雪慧;;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张薇;;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古琴艺术与现代钢琴艺术的对比与融合[J];成才之路;2012年08期
10 陈毅勤;;演奏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使用乐器简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敬华;尚德义三首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天;音乐与诗歌的艺术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海蓉;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伟;论谭小麟的艺术歌曲[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卫;从“字正腔圆”看我国民放声乐教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侯莲娜;"字正腔圆"三题[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3 曹章琼;;中国古代“唱论”与现代歌唱理论的几点比较分析[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4 郭克俭;;新中国声乐学术热点问题的追溯与反思[J];音乐研究;2010年03期
5 周小燕;当代世界声乐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启示——对我国声乐艺术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1981年03期
6 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年02期
7 顾旭光;;字正腔圆辨析[J];音乐艺术;1985年02期
8 郭建民;郭兆龙;赵世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艺术的变奏曲——王品素与金铁霖(连载一)[J];音乐生活;2010年01期
9 金铁霖;;在第三届中国民族声乐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10 罗洪;演唱中国歌曲时怎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兼谈唱歌中的咬字技巧[J];中国音乐;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萍;试论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程琴;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的必然原因[J];社科纵横;2005年03期
3 ;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在我院举行[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翟社泉;关于我国民族声乐的继承问题[J];四川戏剧;2005年05期
5 王颖;如何看待民族声乐的演唱[J];音乐天地;2005年09期
6 王远;;再谈民族声乐与科学的演唱[J];四川戏剧;2006年02期
7 彭丹雄;;从中西声乐对比看民族声乐的科学价值[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陈泓茹;;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9 解丽;刘明健;;多元整合:民族声乐发展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10 黄晓涛;;谈民族声乐的“高位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铁飞;付志华;;为振兴我国民族声乐而努力[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占锋;原生态——民族声乐的根基[N];音乐周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房巍;市场环境下的民族声乐[N];音乐周报;2005年
3 解丽 刘明健;民族声乐发展道路之管见[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刘辉;教材要兼顾学术与实践[N];音乐周报;2008年
5 廖昌永;迎接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春天[N];音乐周报;2011年
6 晓光;建立多样化民族声乐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7 沙莎 省政协委员;民族声乐中的文字发音[N];各界导报;2014年
8 刘辉;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N];音乐周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刁艳;为民族声乐别无选择[N];音乐周报;2007年
10 著名歌唱家 声乐教育家 金铁霖;探究民族声乐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珏婧;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晓芳;新时期民族声乐唱法元素之浅析[D];厦门大学;2008年
3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媛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贺辉;当代民族声乐开放、拓展与跨界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成;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粉仙;我国现阶段民族声乐的思考与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郝娅楠;论民族声乐中的“有”与“无”[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4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29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