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出处:《艺术评论》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 学堂乐歌 中国声乐 专业化道路 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院校 艺术教学 中国音乐 艺术教育 声乐表演艺术
【摘要】:正中国近代声乐艺术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通过为日美、欧洲曲调填入中国歌词的方式,学堂乐歌在"洋瓶装国酒"中,完成了对于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任务,并有力推动了中国音乐的近代化进程。相较于学堂乐歌的开创性,真正引领中国声乐艺术教育走向专业化道路的,是以周淑安为代表、以上海国立音专为中心的一批声乐艺术教育家。建国后,各类音乐院校与师范院校声乐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新中国声乐艺术教学体系也
【作者单位】: 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分类号】:J616-4
【正文快照】: 中国近代声乐艺术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通过为日美、欧洲曲调填入中国歌词的方式,学堂乐歌在“洋瓶装国酒”中,完成了对于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任务,并有力推动了中国音乐的近代化进程。相较于学堂乐歌的开创性,真正引领中国声乐艺术教育走向专业化道路的,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晓;;乌克兰沃茨霍夫斯卡娅教授的声乐教学特征探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冯蕾;;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的构置[J];美与时代(下);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晓;;普契尼歌剧的声乐教学要点探析[J];北方音乐;2012年01期
2 刘云松;;浅谈乌克兰的音乐教育状况[J];大舞台;2010年05期
3 郭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我国声乐教育评价改革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年03期
4 王华;;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02期
5 赖越歌;;白俄罗斯声乐研究在中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娜;高超的技艺 精湛的表演[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丽;罗西尼喜歌剧中的次女高音[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文瑜;歌剧《参孙与达莉拉》女中音咏叹调分析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5 杜林蔚;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6 张亚男;花腔女中音巴托莉的演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阳;论花腔女高音在咏叹调中的体现[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8 夏婧奕;论女中音声部的音色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晓丹;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璐;《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剑;;论声乐艺术审美心理的构建[J];艺海;2009年03期
2 段萱庭;;如同花儿开在春风里——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声乐艺术现象的回顾[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7期
3 赵玲;;论声乐艺术中声、情、意的结合[J];社科纵横;2009年06期
4 徐彪;;声乐艺术民族化探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5 王庆梅;;声乐艺术的多元化[J];艺术教育;2009年09期
6 杨洛;;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声乐艺术[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7 曾霞;;浅谈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培养[J];才智;2010年05期
8 李娜;;歌者的灵魂——谈声乐艺术的表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潘丽君;;论声乐艺术研究的路径——科学与人文的交合[J];美与时代(下);2010年05期
10 王轶书;;《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学习方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王凡;;声乐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王建国;;两部声乐艺术翻译著作的比较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建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王丽艳;;浅谈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董振国;;在声乐教学中怎样认识歌唱综合规律的掌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霞;陈光林王素毅等出席肖黎声声乐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张秀艳;首倡之作[N];光明日报;2001年
3 通讯员 兰永青 本报记者 宋莉;唱起歌来乐悠悠[N];长春日报;2006年
4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宝刚;浅谈西洋声乐艺术的民族化[N];新乡日报;2008年
5 石惟正;沈洋声乐艺术思考[N];音乐周报;2009年
6 王林;耄耋之年再现昔日辉煌[N];华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金惠子;默默耕耘数十载 只为花儿竞相开[N];音乐生活报;2011年
8 杨阳;唱歌到底用不用嗓子?[N];音乐周报;2014年
9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李松;民族声乐的“我是谁”之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谷雨;沉浸在声乐教学的海洋里乐不思蜀[N];音乐生活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静;论声乐美学对声乐艺术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睿;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D];西南大学;2009年
3 周沫;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声乐艺术与其它学科交叉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4 樊引娣;演唱情绪在声乐艺术中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冰;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性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雪静;建国十七年中国声乐艺术“土”“洋”之争的历史回顾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琦;浅谈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洋;论想象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珂;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陈建彬;西洋声乐艺术本土化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探讨[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24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32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