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字、腔、韵”研究——以陆在易《望乡词》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字、腔、韵”研究——以陆在易《望乡词》为例 出处:《音乐创作》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产生了一批经典和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声乐教学和声乐比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对于创作而言,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作《望乡词》为例,将作者演唱这首歌曲的舞台艺术实践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结合,通过对歌曲演唱中的"字、腔、韵"整体研究,提出"歌曲情感色彩和歌唱音色的调控布局"、"声母快拼韵头,韵腹保持共鸣,韵尾快速收音"等观点。希望通过对《望乡词》的微观研究,探索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关键问题,为我国这一领域的演唱者和教学者提供初步的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201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审美伦理视域中的网络歌曲传播研究》
【分类号】:J616.2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西方美声歌唱艺术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一种全新的声乐观念和歌唱方法,也为同时期产生的中国艺术歌曲提供了重要的歌唱手段。按照目前声乐界己经形成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概念,中国艺术歌曲采用的基本歌唱方法是美声唱法,这一观点可以从巳有经典作品的演唱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婷;;从《望乡词》看陆在易艺术歌曲的特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2 马兴智;;论陆在易的《望乡词》[J];歌海;2011年02期
3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灿旭;;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色阐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程宁敏;"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之辨析[J];音乐研究;2005年01期
6 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4年11期
7 张琴;;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四川戏剧;2010年02期
8 王建元;;生命的礼赞与讴歌——陆在易作品音乐会有感[J];人民音乐;2011年07期
9 肖黎声;以腔行字——美声唱法歌唱训练之我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张清华;“以字行腔”的人文价值——与肖黎声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余;;中国合唱音乐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殷志华;;试析陆在易大型合唱作品的交响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3 马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解决声乐教学中的语音问题[J];大家;2011年04期
4 王卉;;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伴奏处理[J];大舞台;2010年06期
5 黄庆通;;从《雨后彩虹》看陆在易合唱创作的风格特征[J];大舞台;2010年07期
6 张琴;;怎样演唱和诠释陆在易艺术歌曲[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7 马利利;;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的语言艺术有何不同[J];大众文艺;2010年01期
8 熊卫;王宏;;刍议西洋唱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融会贯通[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9 雷贞;;现代美声演唱方法的创新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0 兰倩;;论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字正腔圆[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易敏;怡梦;李佳颖;;关于儿化词语认知与语感的调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郭小青;《唱论》辨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鹏;歌唱语言训练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龙淼鑫;苏夏、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之比较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杨柳;陆在易艺术歌曲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会旭;舒伯特、黄自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田;弱势群体视角下的现代城市住区无障碍设计[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8 于国良;论男高音歌唱艺术发展特征及教学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绚菲;辰河高腔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方;陆在易艺术歌曲艺术性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青;艺术歌曲探微——浪漫主义“诗”与“歌”的融合[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2期
2 张晓农;人文传统背景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之比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修海林;“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J];音乐研究;1999年01期
4 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年09期
5 叶林;艺术歌曲的发展问题[J];人民音乐;2000年08期
6 刘文金;艺术境界中的品位——《大漠之夜》和《桥、家、盼》赏析[J];人民音乐;2001年10期
7 李西安;新时期艺术歌曲回顾[J];人民音乐;2002年01期
8 陆在易;创作绝不是急就章[J];人民音乐;2004年01期
9 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4年11期
10 郁庆五;中国声乐的三个问题──给李凌同志的一封信[J];人民音乐;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丹;;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文学教育(中);2011年04期
2 马帅;;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与处理[J];大舞台;2012年04期
3 汪毓和;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问题——简评声乐教授宋承宪先生[J];人民音乐;2000年10期
4 孙毅;论中国艺术歌曲特有风韵[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华;试析中国艺术歌曲的特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夏小燕;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眸[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余虹;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彭超;陶波;;谈谈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点——词与曲的巧妙结合[J];歌海;2004年03期
9 王培喜;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朱峰玉;;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化[J];艺术教育;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刁艳;兰州集会研讨中国艺术歌曲[N];音乐周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中国艺术歌曲距世界经典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郑晖;中国艺术歌曲建立“中国气派”的精神内核[N];文艺报;2013年
4 张佳林;我们什么时候把“细节”丢了[N];音乐周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丽丽;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演唱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与教学[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虞滨鸿;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凯;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母爱”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孙磊;20世纪20-7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研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邓维;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杰;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8 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华;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臧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2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33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