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宣卷与宝卷之共生关系探析
本文关键词:无锡宣卷与宝卷之共生关系探析 出处:《中国音乐》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宝卷与宣卷本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对象,而在文史社科学界和音乐学界的研究中,却逐步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以及以音乐形态为主体的两个基本研究路向。宝卷文本与宣卷实践的关系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以无锡地区的宣卷个案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宝卷文本对宣卷实践的作用、宣卷对宝卷的意义以及两者在历史流变的过程中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笔者认为:无锡宝卷与宣卷在"文本"与"口传"的双轨传承下相需为用、互为共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特征为我们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宣卷发展状态中,衡量宣卷与其历史本源的距离与关系、把握宣卷的本质属性提供了参考。
[Abstract]:Baojuan and Xuanzhua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in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and music circle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society. However, it has gradually formed two basic research directions, which are text-centered and musical form as the main bo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ojuan text and the practice of publicity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discuss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Wuxi as a case study.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effect of the treasure volume text on the practice of publi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Xuanjuan to Baojuan and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uxi Baojuan and Xuanjuan need to be used under the dual track of "text" and "oral transmission". Mutual symbiosis is an inseparable whole. This characteristic is that we measure the dista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mo and its historical origin in the present complicated and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state. Grasp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ity volum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南宣卷音乐民族志》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YJC760048)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引言宝卷、宣卷研究之学科取向及写作背景宝卷,是一种在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仪轨演唱的说唱文本1。宣卷,即宣唱宝卷,是一种具信仰内涵的仪式行为。宝卷与宣卷本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对象,而在不同学科的研究中,却形成了以文本为中心的宝卷研究以及以音乐形态为主体的宣卷研究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晓颖,丰新勃;避暑山庄文化中的音乐形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连峗;谈《文成西行》音乐形态及其创作新思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2期
3 王艳荣;论吉剧的音乐形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冯明洋;岭南土著多声音乐形态及其民间口头理论解读(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冯明洋;岭南土著多声音乐形态及其民间口头理论解读(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童忠良;中西乐学的对称结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的若干体会[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马铁英;戏曲因素在漫瀚调演唱中的遗风之浅见[J];戏曲艺术;2004年02期
8 黄涛;羌族二声部民歌概探[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李庆荣;;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音乐形态[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10 李虻;;郭元《在G音上》音乐形态解析[J];音乐探索;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 黄震云;视听 心听 神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静渊;浙江民间器乐曲音乐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鼎;明清俗曲理论与音乐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胡佳;莫尔吉胡交响合唱音诗《祖国颂》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琳琳;二人台音乐形态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江;十字架符号的视觉构成原则在古拜杜丽娜作品《七言》的音乐形态中的体现[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吉慧娟;内蒙古地区漫瀚调的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艳林;现代二人台剧《花落花开》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乌根花;巴林民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荣博得;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形态与审美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曲文静;我国古代三大乐器群体的源流及其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莫丽;桂林童谣保护与教育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7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2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