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陵民歌看民歌旋律的“底层”、“借用”与“交融”
本文关键词:从房陵民歌看民歌旋律的“底层”、“借用”与“交融” 出处:《中国音乐》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房陵地区的民歌为例,借鉴语言学关于"底层"与"借用"的理论,试图剥离民歌旋律中的原始基因与移民文化,探索民歌音乐地域特点中的本初底色和后期影响。鉴于房陵地区的民歌旋律中除"底层"与"借用"现象之外,还有着高度融合的音乐发展,本文又提出音乐的"交融"概念。汉族民歌因为有历史上众多族群或民族文化的融合和贡献,才能够表现出今天如此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特点。而音乐因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使民间音乐语言的类型化往往具有持久性和标志性的能力。
[Abstract]:Taking the folk songs in Fangling area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peel off the primitive genes and immigrant culture in the melody of folk songs by referring to the theories of "bottom" and "borrowing" in linguistics. In view of the folk songs in Fangling area in addition to the "bottom" and "borrow" phenomenon, there is also a highly integrated mus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lending" of music. Han folk songs have the integration and contribution of many ethnic groups or cultures in history. Only then can it show such rich and diverse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today, and because of the highly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the typology of folk music language often has the ability of persistence and iconic.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一、本文的基本思路1.我国民族众多。研究现代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要依据目前所划分出的56个民族的名称,还要考虑这些现代民族在历史上错综复杂的族源关系,以及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相互影响。2.我国地域辽阔。不少单个民族分布于我国多个行政区划,有的民族内部还有多个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欧阳觉亚;;运用底层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1年06期
2 傅广典;论房陵文化的构成、价值及其圈层[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3 陈忠敏;;语言的底层理论与底层分析方法[J];语言科学;2007年06期
4 周青青;;汉族民歌中的旋律展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黄翔鹏,张振涛;中国传统音乐煞声问题的乐学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学;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程刚;;当涂民歌的历史渊源及音乐形态特征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小娟;;浅析大巴山石工号子的音乐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吴东平;;龙骨坡抬工号子的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李荀华;《诗经》韵律的建构及其审美效应[J];丝路学刊;1994年03期
5 刘会颖;;浅谈民歌的演唱[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叶姗姗;;中国大陆流行歌曲中的民歌元素形态论[J];北方音乐;2010年11期
7 叶姗姗;;中国传统音调在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二)[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8 张占春;门玉彪;;黄河三角洲号子旋律分析与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占春;;黄河三角洲号子曲体分析与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占春;;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分析与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陆招英;闽方言群音系与侗台语关系词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钟智翔;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七元;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美玉;山东蓬莱地区民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东文;刘天华“顾及民众”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丽娜;《茉莉花》演绎风格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银波;紫阳民歌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晔;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瀚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张英芳;叙事性民歌歌词艺术特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晶晶;孝亲的音符[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兴;;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J];方言;1986年03期
2 江明`,
本文编号:143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3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