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阿炳为什么被美化

发布时间:2018-01-20 12:17

  本文关键词: 阿炳 《二泉映月》 杨荫浏 出处:《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真相往往隐藏在华美外衣之下,为什么要为一名普通的民间艺人身着"华服"?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不为人知的阿炳,并分析了阿炳被美化的历史原因。
[Abstract]:The truth of history is often hidden under the guise of beauty. Why do you dress up for an ordinary folk artist?. The article tells us an unknown Ah Bing,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for his beaut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阿炳,无锡的一个流浪艺人、破落道士,因为创编了一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在20世纪下半叶(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外),成为几乎全世界都知晓的人物。同时,似乎所有的舆论都在美化他。从史学家到剧作家,从文字作品到舞台银幕,一切手段全用上了;从音乐到人格,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大岗;杨荫浏和《二泉映月》——曹安和访谈录[J];音乐研究;1998年01期

2 卫凌;试论《二泉映月》的几个问题——兼与范东忠先生商榷[J];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任志扬;世界音乐之瑰宝《二泉映月》抢救始末[J];科技文萃;1994年07期

4 石溪钓徒;欣赏《二泉映月》感悟党的英明[J];中国道教;2001年04期

5 果俊明;阿炳与《二泉映月》[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6 龚英辅;《二泉映月》的神韵[J];前进论坛;2003年05期

7 张锐;阿炳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和我的演奏[J];中国音乐;1983年04期

8 任志扬;《二泉映月》抢救始末[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4年07期

9 方德生;“历史”的遮蔽——关于当代对阿炳与《二泉映月》诠释的几点看法[J];乐器;2003年05期

10 杨国兰;于录《二泉映月》情况的回忆[J];人民音乐;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玄龄;;吟诗调小议——兼谈唐诗的一种歌唱方法[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振涛;;神迹超越 辉映古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乐器收藏史(概要)[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任广世;;明清俗曲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4 宋红;;古诗之吟唱[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6 赵敏俐;;汉乐府相和诸调表演程式与相关术语讨论[A];第二届乐府与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敏;;多媒体——智慧化阅读教学的金钥匙[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8 沈冬;;《破阵乐》考——兼论雅俗乐的交涉及转化[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坤尧;;虚声与和声[A];1993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肖辉;李奇峰;俞丽华;;无锡崇安寺夜景照明设计[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忠东;阿炳和《二泉映月》[N];音乐周报;2002年

2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齐易;阿炳与《二泉映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李道凡;阿炳与《二泉映月》[N];安徽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雪明;“首次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黄冬珍;《风》诗艺术特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培培;杨荫浏著《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颐;赤子心怀有隐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邹志奇;《二泉映月》及其改编曲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璐涵;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学研究“多重证据法”的成功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张红梅;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6 陈瑞泉;《史记》“世俗之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银镇;清代箫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文胜;词调的本体论与创作论意义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萌;大晟府对宋代音乐文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成军;清商三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8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48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