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汉代乐舞的传承与活化

发布时间:2018-02-08 21:50

  本文关键词: 汉代 乐舞 类别 风格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汉代乐舞,试图通过现有的传世文献和汉画像石资料,对汉代音乐文化、礼仪制度、乐舞类别、表现形式和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乐舞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目前,有关于中国汉代乐舞史的研究还不完善,对汉代乐舞在现代的传承与活化至今也没有人研究。汉代乐舞文化是中国乐舞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世的乐舞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达、国力昌盛、文化多元的时代,其艺术表现形式也集合了四夷歌舞、百戏歌舞、大曲歌舞、自娱歌舞和祭祀歌舞等多种歌舞类型。乐舞种类的繁多和内容的包罗万象,反映了汉代人们创作表演歌舞的喜好与思想,对后世歌舞艺术和相关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Abstract]: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Han Dynasty music and dance. Throug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stone relief material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Han Dynasty music culture, etiquette system, music and dance types,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academic value, etc. On this basis, the music and dance of Han Dynasty stone sculpture in Xuzhou area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music and dance in China is not perfect. The Han Dynasty music and dance culture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and dance,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nd dance in later generations. In an era of prosperous national strength and diverse cultures, its artistic forms also include the four Yi songs and dances, 100 opera songs and dances, Daqu songs and dances, self-entertainment songs and dances and sacrificial songs and dance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usic and dance and all kinds of contents are included. It reflects the people's preference and thought of creating and performing songs and dances in Han Dynasty, and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song and dance and related arts in later gener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杨希;陕北汉画像石浅说[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汪小洋;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廖开霞,李诗芳,燕燕燕;试谈滕州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03期

6 彭洋云 ,张文华;痴迷汉画像石的吕风林[J];中州统战;2003年04期

7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9 刘辉;;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10 孙保瑞;论汉画像石刻的光影构成[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欣;汉画像石装饰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愿;陕北、晋西彩绘汉画像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6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96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1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