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语境与文化属性——再谈早期30年代电影音乐的中国化问题
本文关键词: 历史语境 文化属性 电影音乐 中国化 出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所谓"中国化",顾名思义,意指把源自国外原创性的理论和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使这一理论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文化属性的重建问题。中国化,抑或本土化,从外国媒介本土化的意义上进行考察,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音乐切入,通过对该时期特殊的历史语境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化是伴随着这一舶来媒介艺术的传入而始终相伴着的一种文化属性重新建构的问题。尽管它的存在与西方音乐文化元素处于共存状态之中。但是,从电影音乐的角度去阐释这一中国化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路径。
[Abstract]:The so-called "Sinicization", as its name implies, means that the theories and achievements derived from the originality of foreign countries are revised and perfe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China, thus making the theory more relevant and instruct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s the cultural attribute reconstruction question. China, or the localization, from the foreign media localization significance carries on the inspection, this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movie history. By analyzing the special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is period, It is believed that Sinicization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ttributes alo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mported media art, although its existence is in a state of coexistence with the elements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It is also a new attempt and path to explain this issue from the angle of film music.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1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汪朝光;早期上海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J];档案与史学;2003年03期
3 李道新;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J];当代电影;2001年06期
4 汪朝光;战后上海国产电影业的启示[J];电影艺术;2000年05期
5 顾茜;建国初私营影业转轨之概观[J];电影艺术;2004年04期
6 周斌;华语电影:在互渗互补互促中拓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黎见春,王军;建国初期社会的转型与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道新;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雷亮中;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赵小青;东方银幕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留军;;武侠片的艺术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秦喜清;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蒋俊;论中国电影精神之独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鹏;鲁迅与中国电影批评范式的双轨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硕果;论上海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海阔;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D];浙江大学;2006年
7 郭越;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9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金旺;论中国武侠电影创作思维之嬗变[D];武汉大学;2004年
2 郭海荣;都市意识与都市视阈[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房国栋;民族文化符号在影视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刘宇新;空洞的能指[D];河北大学;2006年
5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阳曼;找寻逝去的时间、记忆和自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小琴;从目的论角度看电影《英雄》的字幕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迦文;作为香港文化镜像的王家卫电影[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贾亮;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D];河南大学;2006年
10 李英凡;鲁迅小说的电影改编[D];河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昆;;春晚的文化属性谁也改变不了[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2期
2 方汉文;;跨文化翻译中的历史阐释[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周伟薇;;如何重新理解“五四”[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胡小东;;从“边缘”到“中心”——谈《茉莉花》文化属性的蜕变[J];人民音乐;2010年04期
5 汪瑶;;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地区乐舞的文化属性[J];民族音乐;2010年02期
6 林建武;;消费的文化、权力和自我技术——福柯哲学的消费嫁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7 汪瑶;;论云南跨境少数民族地区乐舞的文化属性保护[J];民族音乐;2010年03期
8 高永忠;;中国现代寓言价值述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洁松;;政治符号化的明星——浅析二十二大明星现象[J];电影评介;2010年08期
10 Selina;疏影;韩多妮;张伟明;;Munich 重建的历史与历史的重建[J];明日风尚;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宗红;;民办学校的制胜之道——论如何打造民办学校核心竞争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2 赵超;;探析多元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李强;;“西昆体”盛行的历史语境[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4 熊纪涛;;汉画像场景留存与岁时节日结构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静;;论三种“自然”观念透视下的汉魏思想变迁[A];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 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 论文集上[C];2010年
6 杨虎;;畅销书过度商业化的文化批判[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7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王丽杰;;以河洛文化为基石,深入开发洛阳市旅游商品[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海明;;以经济文化协调互动促进贺州旅游可持续发展[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10 周志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性和文化性[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巩一璇 刘放;艺术品市场能否再续涨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爱国爱教:回族双重认同形成的历史分析[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桃;惠州文化上承中原下接客家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4 杨锡彭;汉字的文化属性[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万江维;从个人心性到绘画的文化属性[N];北京商报;2010年
7 刘宾;来自新疆的另一种声音[N];文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宛芝 张粉琴;民间工艺,要进殿堂更要入厅堂[N];新华日报;2010年
9 万江维;从个人心性到绘画的文化属性[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木元;针灸成功申遗彰显国家智慧[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申;沦陷时期旅平台籍文化人的文化活动与身份表述[D];北京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亮;新诗“口语”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小碧;回到“事物”本身[D];上海大学;2009年
5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论昆廷·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田成有;传统与现代:乡土社会中的民间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毛巧晖;涵化与归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从建国到2000年中国传记电影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e,
本文编号:1498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49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