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 跨学科 音乐分析 交叉渗透 知识互补 综合释义 出处:《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音乐分析与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两个不同的话题,文章要探讨的问题是,在音乐分析这一研究音乐的学术行为中,有没有涉及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果涉及到,它是如何涉及的,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是如何被运用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文章试图说明正确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可以在音乐分析中达到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知识互补的效果,并通过综合释义最终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提升音乐分析的音乐学研究价值。
[Abstract]:Music analysis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are two different topics. The question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s whether there is a cross-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music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behavior of music analysis. How it is involved, and ho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in music analys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at the correct us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can achieve cross-penet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in music analysis. Finally, the meaning of musical works is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value of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music analysis is improved by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上海音乐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50402
【分类号】:J6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童忠良;论《义勇军进行曲》的数列结构[J];中国音乐学;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际洲;京剧抒情性唱段句幅变化的统计学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尹小艺;谢功成合唱曲《诺恩吉亚》结构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岩;对刘靖之“三模式”的商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4期
4 秦川;;音乐的还原——论音乐音响的创作空间[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唐荣;;“主导动机”在勋伯格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中的结构力作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蒲亨建;;一种新的定量——定性音调图示描述、分析方法——兼及《义勇军进行曲》音调序列的数理逻辑[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英;;传统中有发展 创新中有继承[J];民族音乐;2012年02期
8 杜梦苏;百年沧桑话《国歌》[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杜定然;;论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在演唱中的作用[J];作家;2009年18期
10 秦川;;在钢琴的颗粒性和歌唱性表达方式中探讨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兼论黄金分割在音乐艺术中的“美的意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文静;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科技文献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刘丁;异化中的同构[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中;;手稿分析概说[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林贵雄;音乐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尝试与探索──《音乐分析与创作》课程的基本构架与实践[J];艺术探索;2000年S1期
3 王艳;寻找失落的情感——《和你在一起》音乐分析[J];电影评介;2002年12期
4 陈晓;非文本化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5 李德方;;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9No.2的教学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薛晓弟;;试论音乐二度创作的方法[J];艺术教育;2010年04期
7 陈萌;;音乐分析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意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2期
8 李娟;;肖邦《B小调谐谑曲》的音乐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薇;;凄婉的诗 缱绻的歌——论《春思曲》的音乐特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10 李曼;;歌曲《美女与野兽》的音乐分析[J];音乐生活;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筑;;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鸿懿;马彪;杨文英;翁永振;屈英;樊作树;何平;马永恒;;音乐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技巧[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文献汇编[C];1989年
10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2 囊琳 田韶东 本报记者 刁艳;教学改革成为最被关注话题[N];音乐周报;2008年
3 编译 晖晖;法国艺术家构建“音乐基因库”[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石一冰;迎接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大发展[N];音乐周报;2005年
5 黄晓和;还“曲式学”以本来面目[N];音乐周报;2006年
6 夏滟洲;学术超市:外音史“西安会议”[N];音乐周报;2007年
7 傅显舟 刘洋;历史是一条河流[N];音乐周报;2006年
8 舍恩·罗宾森(Shane Robison);科技让生活闪亮[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紫茵;英雄城会群英说短论长[N];音乐周报;2006年
10 林杰;惠普联手清华建多媒体实验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2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钦怡;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芹;试论肖邦谐谑曲的音乐创作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莎;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3 林滨;穆索尔斯基三组声乐套曲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聪;用数字音频手段对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进行音乐分析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彩玲;浅析古诺的歌剧《浮士德》[D];厦门大学;2007年
6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裴子天;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韵律难调》(OP34-13)音乐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王少维;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9 胡t,
本文编号:1504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50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