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悲情的咏叹《晴朗的一天》——以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为例
本文选题:歌剧电影 切入点:《蝴蝶夫人》 出处:《电影文学》2011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电影《蝴蝶夫人》是根据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同名歌剧改编并搬上银幕的,《晴朗的一天》是一首剧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本文通过对《晴朗的一天》的音乐分析,探究这首咏叹调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色。并从气息、音色、速度、力度和情感变化等方面入手,深入体会其音乐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Abstract]:The film "Lady Butterfly" is based on the opera of the same name by Italian composer Puccini, and is the most famous aria in a play. Explore the art style and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ia,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breath, timbre, speed, intensity and emotional change, deeply understand its musical image and rich inner world.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徐磊;;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李登登;;威尔第的歌剧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5 贾洪伟;;《比较语音学概要》的译介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岳李;;感召、震撼、恭敬——有感于亨德尔与他的《弥赛亚》[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7 刘佳媛;;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在民族声乐学习中的价值[J];北方音乐;2010年06期
8 赵丽娟;;17—18世纪意大利古典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之所见[J];北方音乐;2010年08期
9 李凌燕;;歌剧咏叹调《我听到美妙的歌声》的分析与演绎[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10 张静雅;;莫扎特宗教圣乐套曲《喜悦欢腾》分析与歌唱演绎[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潘秀昀;声乐教学术语的辩证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静;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听觉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郑伟;当前高师声乐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温洲;李双江歌唱艺术风格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敬华;尚德义三首花腔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安丽;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峰;意大利歌剧的音乐成就[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胡世铎;京剧咏叹调[J];大舞台;1994年04期
3 王震峰;;永不止息的咏叹调[J];江苏政协;1999年06期
4 王开林;;再唱一遍(外一篇)[J];创作评谭;2002年02期
5 姚云澜;;浅析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J];剧影月报;2005年06期
6 江晓庆;;《托斯卡》——星光璀璨在黎明[J];上海戏剧;2005年07期
7 笑泉;;心路咏叹调[J];心理世界;2006年06期
8 一言;;玛丽亚·卡拉斯纪念套碟推介 Maria Callas[J];视听技术;2007年09期
9 张艺;;浅谈歌剧《唐璜》的写作风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永铎;;中国故事之西洋歌剧——《图兰多特公主》和普契尼[J];音响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士艾;;生日咏叹调 秋子[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霍长和;;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歌剧《苍原》的音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吴建宁;;创作个性与群众观念[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范基公;;中学生音乐心理调节实验[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文献汇编[C];1989年
5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信纳;歌剧中的唱段[N];音乐周报;2001年
2 刘伟 文学博士;《哎嗨哟》:一曲俗世的咏叹调[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张峰;惠普与康柏并购咏叹调[N];科技日报;2002年
4 史君良;张建一——伟大的男高音咏叹调[N];音乐周报;2005年
5 杨爽;民歌,我心中的中华咏叹调[N];文艺报;2004年
6 尹欣;医院为啥竞唱“奢华咏叹调”[N];解放日报;2007年
7 记者 朱立欣;韩溪艺术评论集《车把式咏叹调》出版[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8 童成乾;学生作业咏叹调[N];青海日报;2001年
9 卜大炜;令人惊艳的“青春咏叹调”[N];音乐周报;2004年
10 王信纳;歌剧中的唱段(待续)[N];音乐周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2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徐文正;我国新时期三部严肃歌剧音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杨晓琴;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艳;论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四种性格类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聂亚平;潜移默化,,继承创新[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茜;试论歌剧《图兰朵》中“柳儿”和她的两首咏叹调[D];河南大学;2008年
4 张艳婷;试析真实主义歌剧的两部开山之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杨;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问题[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6 何颖;莫扎特的歌剧对美声唱法的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磊;论威尔第歌剧中男低音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8 魏桂珍;对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两首女中音咏叹调的分析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徐伟龙;论咏叹调《贞洁的小屋,向你致敬》的抒情性风格及其诠释[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周晓红;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的人物塑造与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4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61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