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山东莱芜西部鼓吹乐班之“窝铺”辨析

发布时间:2018-03-19 00:11

  本文选题:窝铺 切入点:鼓吹乐 出处:《中国音乐》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山东莱芜西部地区的一些吹鼓手乐班称为"窝铺",凡窝铺必是连续传承若干代以上的班社,其承载的民间礼俗仪式以及仪式中的用乐都相对传统。本文从窝铺词源的考据入手,结合多种文献并行实地考察,对窝铺发展的历史,吹鼓手窝铺称谓的内涵与演化,吹鼓手窝铺的服务群体、承载民间礼俗仪式、乐队组合形式、传承方式以及乐曲本体等方面进行辨析,认为吹鼓手窝铺的祖辈是历史上为官府服务的官属乐人,他们在脱籍之后分散各地将其所承载的国家礼制仪式用乐转化为民间礼俗仪式用乐并服务乡民。乡民对此有文化认同,并与吹鼓手窝铺共同将民间礼俗仪式及其用乐的承载延续到当下。
[Abstract]:Some trumpeter music class area of Western Laiwu in Shandong called "Pu", where the barracks need be continuous several generations of inheritance over social classes, the folk custom and ceremony ceremony in Ledu. This pap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xtual research of etymology from the barracks,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literatu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notation, the appellation of trumpeter Pu Pu, trumpeter service groups, carrying the folk custom ceremony, the band combination of heritage and music ontology, that is the history of the trumpeter Pu ancestors for the government service Guanshu Le, they scattered in the exit the country the ritual ceremony music into ritual music and folk customs service. Villagers have villagers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mmon folk ceremonies trumpeter Pu and its music bearing extension Continue to the present.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项阳;;地方官府用乐机构和在籍官属乐人承载的意义[J];音乐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建宏;;“神道设教”思想与明清山西民间信仰研究[J];沧桑;2010年08期

2 白昌红;;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大同婆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戴磊;;镇巴民歌生存现状的考察[J];大舞台;2010年06期

4 李霞;;作为礼俗音乐的上党八音会——以山西省高平市为个案研究[J];传承;2009年20期

5 丁淑梅;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J];河北学刊;2004年04期

6 郝婧;;盛开在黄土沟壑中的质朴生命——石楼八音会的艺术学初探[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7 徐倩;;简析国家礼乐的历史遗存脉络[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8 孟凡玉;;《红楼梦》中的乐人群体及其社会状况分析——兼论《红楼梦》音乐资料的研究价值[J];红楼梦学刊;2009年03期

9 孙晓辉;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唐小凤;;中国民间音乐阶层分析对音乐形态划分的影响[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馗;;雍正解放贱民令与中国戏曲发展(初稿)——苏州梨园会馆碑刻研究之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项阳;;词牌/曲牌与文人/乐人之关系[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3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璇;非物质文化遗产班社的动态传承与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凌燕;经历非遗[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丹丹;上党梆子生成发展中几个问题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5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薛莉;山西民间舞蹈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张宏;壶关秧歌的考察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郭晓会;晋城八音会的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D];山西大学;2009年

9 杜卓慧;晋东南地区石刻文物的音乐图像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聂碧荣;清代禁毁戏曲与礼乐教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阳;;关注明代王府的音乐文化[J];音乐研究;2008年02期

2 项阳;;一本元代乐籍佼佼者的传书——关于夏庭芝的《青楼集》[J];音乐研究;2010年02期

3 陈树林;;《茉莉花》与打花鼓、打连厢[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4 陈树林;;《小白菜》与《沂蒙山小调》[J];中国音乐;2007年04期

5 项阳;张咏春;;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6 包·达尔汗;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器乐“经箱乐”初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成渝;四川扬琴宫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8 项阳;;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吴世忠;论福建南音音律-音列活动特点同“色彩”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04期

10 杨善武;苦音研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课题[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其华;一部历史悠久和艺术完整的鼓吹乐[J];中国音乐;1984年01期

2 贾瑞祥;辽宁鼓吹乐[J];中国音乐;1989年01期

3 方萌;鼓吹乐的社会基础[J];中国音乐;1989年01期

4 倪千红 ,张永夫 ,薛忠明;辽宁民间鼓吹乐概况[J];中国音乐;1989年01期

5 孙鸿钧;《光绪甲申年鼓吹乐谱》考[J];中国音乐;1989年01期

6 李来璋;东北的鼓吹乐[J];中国音乐;1995年03期

7 冯光钰;读《辽宁鼓吹乐论文集》[J];音乐研究;1996年01期

8 王伟;鼓吹乐小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8年03期

9 冯光钰;鼓吹乐的传播与文化生态环境[J];人民音乐;1996年01期

10 胡企平;《东北鼓吹乐研究》述评[J];中国音乐;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孙尚勇;;论汉代鼓吹的类别及流变[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筱铮;;对当代复调教学的几点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项阳;;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甘露;卢天玲;吕青川;匡翼云;;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季伟;;汉画艺术中排箫的应用[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许继起;;鼓吹十二案考释[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的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崔荣;;口述史与漫瀚调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毛贞磊;;“张骞传胡乐,李延年造新声”史料真伪考辨[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邢兆远;鲁南“平派鼓吹乐”勃发生机[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杲;话说民间鼓吹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孙敏;从洛阳乐舞陶俑看鼓吹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记者 邢兆远;礼俗登上大雅之堂[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裴存刚邋本报通讯员 樊云松;铜杆吹响“平派”传奇[N];济宁日报;2008年

6 舒琳;三晋佳音把耳朵叫醒[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艾珊歌;古代文化史的独特研究[N];文艺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裴诺;“中国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细数民间音乐家珍[N];音乐周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丁咏静 通讯员 马锋;小村庄走出来的大吹歌[N];保定日报;2006年

10 杜莹;民间传统的现在时[N];音乐周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斌;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叶国辉;库塔克的音乐创作及其观念[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7 黄美冰;日常歌唱与文化认同:马来西亚华人叙事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洪鑫;胶州民间鼓吹乐手徐百乾及其音乐活动之调查与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程璐怿;江西万载潭埠鼓吹乐“得胜鼓”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 魏玮;古筝演奏作韵技法的传统表现与当代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沈慧慧;汉魏鼓吹索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崔长勇;枣庄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小雨;平派鼓吹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刘斌;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8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颖;论《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对传统的坚守[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谢秀敏;豫中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流变与传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1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631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