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用乐状况及相关美学问题
本文选题:西周 切入点:音乐 出处:《求是学刊》2011年05期
【摘要】:西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期,也是诗、礼、乐对中国社会开始形成全面影响的时期。音乐不仅涉及贵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国家大型典礼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从专业乐工、贵族子弟到国家统治者,一条音乐从技术到德性、再到政治性隐喻的不断递升和放大之路已初步呈现。礼乐并举,表现在现实层面上的以礼节乐,最终则表现为乐对礼的融会和超越。所谓西周礼乐政治,是以诗、礼、乐作为隐喻或象征的政治。诗、礼、乐又确实以其真实的形式贯穿于政治活动中,既作为政治的隐喻,又是具体的政治实践手段。诗、乐、舞的层级关系将人的审美经验带入了超越之境;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联则赋予了政治审美韵致,开了后世中国诗性政治的滥觞。
[Abstract]: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as the founding period of Chinese ritual and music civilization, and it was also the period when poetry, ceremony and music began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n Chinese society. Music not only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aristocrats' daily life. 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tate's large-scale ceremonial activities. From professional musicians, aristocratic children to the rulers of the country, a path of music from technology to virtue, and then to the continuous esca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of political metaphors has been preliminarily presented. On the realistic level, the politeness of music is the fus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salutation of music. The so-called politics of etiquette and music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s the politics in which poetry, ritual and music are used as metaphors or symbols. Music indeed runs through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its true form, both as a political metaphor and as a concrete means of political practice.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poetry, music and dance bring people's aesthetic experience into transcendental territor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politics endows the aesthetic charm of politics and opens the origin of Chinese poetical politics in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J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峰;;浅析古筝的历史与源流[J];华章;2011年23期
2 崔海鹏;;探讨声乐作品的艺术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3 古兆申;;释字正腔圆——汉语曲唱发声的秘诀[J];戏曲艺术;2011年02期
4 周箐;余锐;;歌曲《月满西楼》的声乐美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宁晓静;;浅谈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古筝的发展[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王珏;;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影片《蓝色》的音乐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斌;民乐声声迎宾客[N];宝鸡日报;2010年
2 高洋(作者单位:安徽省歌舞剧院);浅析当代舞蹈创作走向[N];安徽经济报;2006年
3 房巍;原创歌剧《杜十娘》即将上演[N];音乐周报;2006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王慧;根深叶茂的蒙古族长调[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曹滢;探寻纳西古乐[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本报记者 冷德熙;一场有关草原长调的告别仪式[N];科技日报;2007年
7 乐声;古筝的鉴别和维护[N];音乐周报;2002年
8 史君良;没有布景的歌剧[N];音乐周报;2004年
9 乌兰杰;长调民歌漫议[N];音乐周报;2006年
10 金兆钧;音乐剧、中国风、影视音乐及音乐文学[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丽娟;周乐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珂;《周礼》乐官辨[D];河南大学;2005年
3 胡立华;论吟诵的音乐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章丹丹;声乐训练与戏剧台词[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5 郑彤;赵元任艺术歌曲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银梅;论赵元任的音乐思想及其在歌曲创作中的体现[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673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67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