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宋教坊梨园中的几个问题
本文选题:唐宋 切入点:教坊 出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摘要】:教坊、梨园的研究,目前学界在许多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文章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认同仗内教坊即禁中教坊一说,"仗内"与"仪仗"无关;认为鼓吹局教坊为"教习"之义,并不含有俗乐机构的意思;认为唐代教坊饮妓可分两类:一类籍系教坊,是番上的官妓性质,一种并不系籍,可以算作私妓;认同唐教坊与唐梨园两机构人员可以互通有无的说法;认为唐梨园小部音声中应有这种胡雏,他们来自于中古"粟特九姓"之一的康国;认为《东京梦华录》所载已经是十三部色形成时期的情况,而《梦粱录》关于十三部色的记载则存在一些错误;宋代宫廷的多数礼仪中教坊并不负责核心的工作,但在大傩仪中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on many issues in the research of Jiefang and Pear Garden.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new viewpoints: it is agreed that "inside the war" is not related to "honor", that is, advocat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bureau does not mean that the organization of popular music is involved;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drinking prostitutes in the Tang Dynasty: one is the official prostitute, the other is not the official prostitute, and the other is regarded as a private prostitute, and agrees with the view that the personnel of Tang Jiefang and the Tang Liyuan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should be such a young Hu in the small part sound of Tang Li Yuan, that they came from Kang Guo, one of the "nine surnames of Sogte" in the Middle Ages, and that the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thirteen colors was already contained in the "Tokyo Dream Hua Lu".However, there were some mistakes in the records of thirteen colors in "Dream Liang Records". In most of the courtiers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teachers we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core work, but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eat exorcis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古戏剧新探”(批准号:10wkpy4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观念、视野、方法与中国戏剧史研究”(批准号:08AZW002)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丽;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化特征[J];音乐研究;2002年01期
2 刘进宝;;唐五代“音声人”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巴冰冰;;浅析《北里志》中娼妓的属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关书敏;;唐代教坊妇女生活简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5 柏红秀;;唐代仗内教坊考[J];戏曲艺术;2006年03期
6 柏红秀,王定勇;关于唐代教坊的三个问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再林;;白居易的“维摩人生”及文学史意义——以宋词对维摩诘的接受为例[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郭娟玉;王伟勇;;刘学锴〈温庭筠~k年〉商榷[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安琪;;花间词学本色论新探[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建升;;苏轼词编年补正[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荣华;;萧观音《回心院》是否为“词”[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李瑞哲;;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商业活动蠡测[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卢庆滨;;苏门学士砚铭初探[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7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乜小红;唐五代敦煌音声人试探[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2 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J];历史研究;2004年04期
3 赵为民;试论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J];音乐研究;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海林;隋唐宫廷音乐机构中的音乐教育活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黎国韬;;略论唐宋教坊梨园中的几个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海英;隋唐时代的乐舞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迟乃鹏;驳“唐代串演戏剧与梨园无涉”说[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5 袁津琥;;说《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J];文史杂志;2007年01期
6 左汉林;高付军;;唐代梨园的乐官、乐工和组织[J];乐府学;2007年00期
7 窦鹏;;沉香亭上侃梨园[J];当代戏剧;2010年02期
8 左汉林;;关于唐代梨园的几个问题考论[J];东方论坛;2007年02期
9 左汉林;唐代梨园弟子的产生与沿革考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汪云清;;梨园”的由来[J];学理论;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孙蕊;郭记迎;蒋品;张惠;;梨园鸟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3 王国英;王立国;黄瑞虹;吴立芝;;梨园氮素营养状况的测定[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5 张正明;;明代的乐户[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6 杨柳;;对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思考[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谢涛;;成都唐宋时期城市考古[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颜;;论唐宋时期慈善事业的类型与特点[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9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奴婢的雇佣化趋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廖大珂;;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水木云 实习生 喻旭;爽爽贵阳品味梨园京韵[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张帆 杨沛洁;梨园矿服务一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华君 本报通讯员 王少华 郑远新;梨园矿昂首迈向新辉煌[N];河南日报;2009年
4 贾士龙;梨园的土壤管理要点[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5 溧阳市农林局供稿;梨园采后加强管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6 记者杨沛洁 通讯员闫宏昌;梨园矿郭庄井眼睛向“内”挖潜[N];平顶山日报;2009年
7 夏胜 特约记者 陈前;湖口万亩水梨喜获丰收[N];九江日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方彬楠;“梨王”孙升的无奈与希冀[N];北京商报;2011年
9 通讯员 刘颖 杨国涛;生态农业让朱瀗梨园景区果蔬飘香[N];汉中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何为;宁陵县万亩梨园生态游三天吸引游客20万[N];商丘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强;宋代教坊乐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2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俊;概述唐朝宫廷音乐机构之变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田伟龙;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马欢;唐代音乐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侯阳;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李娟;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任丽丽;唐宋时期的养老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雄;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徐立平;唐宋时期腊日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1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0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