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古歌看苗族温和文化的底蕴——值得深入认识的一种农业文化遗产
本文选题:苗族 切入点:古歌遗产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摘要】:苗族文化为温和文化①,其山林农业的特征很明显,它区别于北方平原农业文化和江南山水农业文化,亦区别于蒙古草原农牧业文化和西藏高原农牧业文化。从个性上讲,尤其区别于激进的主流文化。苗族从远古至近现代长期迁徙,它的历史文化个性中,没有激进文化所强烈表现的国家、战争、争夺等意识元素,历史上长期被主流文化歧视。它有效地保留了中华文化中上古历史文化的许多宝贵内容,研究苗族文化,可以从现有的苗族活态文化入手,结合考古,总结新石器时期的真实文化。总结它温和文化的一面,可以为现代的激进文化提供一面冷静的镜子。
[Abstract]:The Miao culture is a mild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forest agriculture are very obvious.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 of the northern plain, the landscape culture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ul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the Mongolian grassland and the cul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In terms of personality, it is especially different from radical mainstream culture.The Miao nationality migrated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for a long time. In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onality, there are no ideological elements such as country, war, competition and so on, which are strongly manifested by radical culture, and have been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mainstream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in history.It effectively preserves many valuable cont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 study of Miao culture can begin with the existing living culture of Miao nationality and combine with archaeology to sum up the real culture of Neolithic period.Summing up the side of its mild culture can provide a cool mirror for modern radical culture.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S037)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敏;;灵魂的文本 异度的空间——《我弥留之际》和《宠儿》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陶淑琴;;祭司的悲剧——《麦克白》与阿里奇亚丛林中的仪式[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叶立青;;论楚巫觋的身份与地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6 陈江进;蒙昧时代的心身问题——从《金枝》看原始人的灵魂观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聂甘霖;浅析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兼评张光直先生的“萨满通灵说”[J];北方文物;2003年01期
8 孙发成;;略论门神信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婕婷;俞燎宏;;探寻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金枝”——《金枝》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才智;2008年22期
10 李鸿雁;;解读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的神话原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陶玉坤;;匈奴社会生活综论[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翔;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神话化现象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2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年
3 吴斌;守望的距离——黔中屯堡的历史与文化观察[D];云南大学;2010年
4 万代吉;藏族民间祭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彭维斌;中国东南民间信仰的土著性[D];厦门大学;2009年
8 贺苗;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岁时节日中“旺火”习俗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战晓微;论《哈里·波特》中的二元对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阙雯雯;试论巫术灵物对两晋志怪小说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熊亚男;浅论柿子滩岩画的文化内涵[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努尔巴哈提·吐尔逊;神与灵的选择[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齐玲;门与婚俗[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额尔敦巴根;试论科尔沁萨满神歌生命意识[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雅君;论凯尔特文化的复魅与《哈利·波特》的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世伟;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藏传佛教节日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元松;;永不停息的舞步——石顺民的苗族鼓舞生涯[J];民族论坛;2010年01期
2 张贵华;;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J];校园歌声;2010年03期
3 龙正荣;;贵州黔东南苗族古歌生态伦理思想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志勇;;谈乡村旅游开发下苗族古歌的发展——以黔东南巴拉河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吴平;黄连忠;陈沛亮;杨建国;粟周榕;;苗族歌舞[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6 娄自昌;;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迁徙的政治与经济因素[J];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田爱华;;湘西苗族银饰质朴风格美的阐释[J];美术界;2010年01期
8 何祖星;史伟;;审美视角下的苗族竹竿舞的体育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9 邢英梅;王竹君;邬红芳;;浅析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06期
10 王远剑;;威信苗族音乐概论[J];民族音乐;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艺;;郎德上寨苗族歌舞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杨志明;;关于吉首市寨阳乡苗鼓、苗歌文化调研报告[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张中文;;吉首市丹青镇民族民间文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陈艺;;西江控拜苗族银饰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明敬群;;开发地笋苗寨建设民族文化强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金志能;;雷公山旅游资源开发探讨[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张晓;;西江苗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8 李祥霓;;附丽于古歌和刺绣的——远古苗族写作方式[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丽玲;;生命之源:对苗族民间文学的一种阅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勇跃;;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珍;让民族文化之花开得更绚丽[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珍;让民族文化之花开得更绚丽[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珍;产业化让民族文化迸发新能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珍;文化繁荣少不了榜样的力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见习记者 杨俊福;“贵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故土”“苗语有苗语的运用、审美优势”[N];贵州民族报;2011年
6 通讯员陈飞;农业银行力促贵州苗乡农民致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7 罗中玺;黔东北地区民族文化的意识审视[N];铜仁日报;2011年
8 利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周峥嵘;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促进利川旅游发展[N];恩施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赵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杰拉德:想在海南创建生态村落[N];海南日报;2010年
10 特约撰稿 杜再江;千户苗寨:一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尝试[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陈雪;从断裂到弥合—山江纯苗区口传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周梦;苗侗女性服饰文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马莉萍;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剪纸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9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东e,
本文编号:1704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0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