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浅说数字录音对歌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9 10:44

  本文选题:数字录音 切入点:歌唱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数字录音从诞生之日至今就与声音世界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在21世纪这个数字时代,数字录音对歌唱的影响更为广泛。例如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商店里销售某歌唱家的新专辑CD、互联网上各种格式的歌曲数字音频等。这些音响制品都是数字录音的杰作,是数字录音在积极影响着歌唱。而与此同时,数字录音有没有给歌唱造成负面的影响呢?通过对我们身边接触过数字录音的歌唱者歌唱状况的了解之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接触过数字录音的歌唱者中,一部分歌唱者由于缺乏数字录音相关知识,而导致在歌唱方面出现的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如:追求音量超负荷的歌唱、盲目模仿歌唱录音资料等,甚至严重的还导致歌唱者歌唱机能的衰退。为了能使歌唱者更好地认识数字录音,更好地进行歌唱,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思考与研究。在经过大量的数字录音实验后,,本文的写作也就应运而生。 本文的写作,笔者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通过歌唱在数字录音中的实验,将数字录音对歌唱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论证,从而帮助歌唱者正确认识数字录音、正确理解歌唱、辩证运用数字录音技术帮助歌唱。 数字录音的产生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它是指人们以数字的形式录制、存储与处理声音。其工作原理决定它优于模拟录音,最大的优点:获得清晰的声音信号,无限制、无损地修改声音信号。笔者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数字录音及相关声学知识与歌唱常识的回顾后,从正反两方面地分析数字录音对歌唱的影响。由于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因此笔者大胆地运用自己在学习与实验中所获得有限的知识对“浅说数字录音对歌唱的影响”论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并展开论述,提出以“歌唱者在数字录音后对歌唱的再认识”为标题的结论。结论中包括的新观点:(1)数字录音中,人声乐器里的“均衡器”;(2)数字录音中,歌声的四要素——歌曲作品、科学的唱法、二度创作与介质四者间的关系。(3)数字录音中,模仿与二度创作的统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方;;浅谈民族声乐歌唱发声中的咬字吐字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2 蒋松吟;;歌唱的呼吸训练[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3 董方;;浅谈歌唱发声中气息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4 周密;;走出初学歌唱的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吴晓;;剖析声乐教学中的歌唱呼吸[J];大家;2011年14期

6 张晓行;;探析歌唱的起音[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7 马u&;;歌曲演唱中正确的歌唱姿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8 徐大公;;呼吸——歌唱的灵魂[J];大舞台;2011年07期

9 张融;;浅谈歌唱发声中的放松[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10 杨杰;;歌唱发声中的几个对立统一问题[J];大舞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辉;;浅谈正确的吐字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彭晓宇;;浅谈歌唱发声中的心理活动[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靳慧龙;杨丽坤;;基于DSP的多功能数字采访机[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文娟;;录音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佳艳;俞舸;贺琳;吕士楠;;日语音节标注的语图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鲁勇;;数字录音设备同步格式简析[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年

7 姚国强;;环幕电影《龙城风光》数字多声道立体声录音新工艺[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8 刘伟;王锡林;丁莹;;录音棚全数字化系统[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9 崔巨峰;;数字音频设备满度电平值的统一和确定[A];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蒋善义;禹申友;胡冠英;奚伟民;;通讯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纯;谈数字录音的发展(之四)[N];音乐周报;2002年

2 耿纯;谈数字录音的发展(之五)[N];音乐周报;2002年

3 耿纯;谈数字录音的发展[N];音乐周报;2002年

4 耿纯;谈数字录音的发展(之三)[N];音乐周报;2002年

5 罗强;神六飞船里的“录音笔”[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王绍国;做好采访笔记是门硬功夫[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江苏 陈梅红 徐慧;网络化同步录音的应用及特征[N];电子报;2008年

8 晓芳;东进为湖南电力调度提供安全保障[N];国际商报;2007年

9 子默;美国国会录音档案[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向向;录音系统让“号码百事通”更通畅[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滨;浅说数字录音对歌唱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郝俊华;喉在歌唱发声中的地位与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任红星;论声乐艺术实践中几组关系的辩证认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景达;数字录音中噪声抑制相关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闵信余;基于USB主机结构的数字录音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侯锐;论人声乐器的“制作”与使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原丽红;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主观教学法与客观教学法[D];山西大学;2007年

8 田发兴;论男高音声音训练过程中的三要素问题的解决[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屈歌;歌唱声学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10 孙婕;声学基础理论在歌唱发声中的运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726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26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