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国声乐学派的历史形成与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8-04-23 13:37

  本文选题:中国声乐学派 + 声乐艺术中国化 ; 参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中国声乐学派论题备受声乐界关注和聚焦。中国声乐学派的概念生成,作为声乐艺术中国化命题的延展,受到"声乐民族化"、"新声乐艺术"、"中国唱法"等艺术理念及实践的积极推动。伴随现代声乐文化与我国民族音乐的融合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学理阐释脉络清晰,展现出中国声乐告别模仿西方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技术自我创新的独特面貌。中国声乐整体化发展经历了成长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特别是步入成熟期的中国声乐,已经完全具备构建"中国声乐学派"基本条件。中国声乐学派的未来建构任重道远,需要明确中国声乐学派走向,保持中国唱法风格,培育中国声乐文化形态。
[Abstract]:The topic of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is concerned and focused by vocal music circles. The concept formation of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as the extension of the proposition of Chinese vocal music art, is actively promoted by the artistic ideas and practices of "nationalization of vocal music", "new vocal music art", "Chinese singing method" and so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l music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al music,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is clear, showing the unique appearance of singing technology self-innovation of Chinese vocal music farewell and imitation of Western Bel Canto.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l music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growing period, the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mature stage, especially the Chinese vocal music in which the Chinese vocal music has entered into the mature period, which has fully met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has a long way to go,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trend of Chinese vocal music school,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singing style and to cultivate the Chinese vocal music culture form.
【作者单位】: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丽;;张权歌唱对当今美声歌唱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2 魏军;;再看《战地新歌》的历史渊源[J];时代教育;2007年29期

3 孙磊;;“文革”期间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其演唱分析[J];大舞台;2011年01期

4 宫莉;;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新探[J];大舞台;2011年05期

5 杨忠国;;论十七年电影音乐的创作成就与趋向[J];电影文学;2010年03期

6 王芳;王建斌;;论十七年音乐电影的创作趋向[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7 宫莉;;徘徊与眷顾——山东省高师钢琴教育发展六十年[J];钢琴艺术;2011年10期

8 吴蔚;;张权歌剧表演艺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4期

9 栾庆帅;;析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从筝乐在电影《恋爱通告》中的运用谈起[J];北方音乐;2013年07期

10 张学旗;;从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的音乐改革看样板戏现象[J];北方音乐;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8 陈由歆;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河南大学;2010年

9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乔邦利;中国当代中小型合唱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女中音中国声乐作品研究探讨[J];中国音乐;2009年01期

2 杨云杰;;中国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吸收与借鉴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2期

3 陆慧芬;;中国声乐语言的结构特点与运用[J];大舞台;2010年11期

4 薛静;;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年19期

5 付红艳;;试论京剧演唱对诠释中国声乐作品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6 马金泉;;中国声乐赛事刍议[J];歌唱艺术;2011年02期

7 卿泽;;中国声乐作品的力度形态与风格之联系初探[J];音乐创作;2013年06期

8 冯光钰;努力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从“中国声乐学术研讨会”谈起[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9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何卫,王金宝;中国声乐走向世界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行效;徐茜;;20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辉;对中国声乐学派的思考(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2 金铁霖;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摘要)[N];音乐周报;2013年

3 ;中国声乐学派的构想和构建(续第40期)[N];音乐周报;2013年

4 吴雁泽;打起中国声乐学派的大旗[N];音乐周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刁艳;中国声乐寻根之旅延安起航[N];音乐周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竞;中国声乐要展现中国文化的个性和魅力[N];辽宁日报;2012年

7 白宙伟;用中国的方式办中国的事[N];音乐周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金惠子;中国声乐追梦人[N];音乐生活报;2011年

9 陈言放;浅谈中国声乐发展的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晓晨;金铁霖:让“中国声乐”唱响世界[N];文艺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萱;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唱段的特点分析与风格把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媛媛;“中国声乐”教育体系中兼容并包特征的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3年

3 僧文莉;论美声花腔演唱艺术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聂品;论女中音声部中国声乐曲目的选择[D];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5 周晶;《唱论》解读两题与“中国声乐学派”[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朱容乐;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晓晨;廖昌永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创新[D];天津音乐学院;2015年

8 刘紫光;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9 陈一楠;中国声乐教育师资与人才培养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2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792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