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奏鸣曲式中的“三调呈示部”
本文选题:三调呈示部 + 中间调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三调呈示部"改变了传统调性布局的"主—属"关系,与传统奏鸣曲式的解体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逻辑关联,深刻影响了古典奏鸣曲式在19世纪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值得国内学界关注的现象。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hree tone presentation departments" changed the "main-genus" relationship of the traditional tonality layout, and had a log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onata form. It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lassical sonata in the 19 th century and is a phenomenon worthy of attention by domestic scholars.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1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关于阻碍进行的理论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罗可曼;;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吴建华;;美国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格什温及其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孙晨荟;;一本珍贵的藏文天主教歌谱《Chants Religieux Thibétains》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罗智源;;传承并反叛,继承并创新——论弗朗索瓦·库普兰古钢琴作品的音乐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高珂玲;;浅谈声乐作品艺术表现中的逻辑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7 谢伟;;论贝多芬音乐的时代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孙永健;;浅谈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齐易;刘潇潇;;原始基督教音乐述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艳;;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虎威;;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妍冰;;以“应用为本”构建高师和声教材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柴志英;;跟上时代的脚步——对和声教学体系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丁铃;;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教学平衡[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杨晓琴;格鲁克的改革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崔莹;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冯雷;陪都重庆三个音乐教育机构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8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瑜;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培养模式的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2 刘文卓;莫扎特艺术歌曲戏剧性因素及其演唱探微[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3 曹妍;对“历史过程”的释义学追问[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刘洋;歌剧《自由射手》民族特性及农民音乐形象塑造之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曹杨;探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新思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建华;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艺术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全福;巴托克第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小玲;李斯特交响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玉洁;肖邦音乐对愉悦性的表现方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叶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及演唱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约翰·里德 ,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与情感[J];钢琴艺术;2001年03期
2 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未完成问题”[J];音乐研究;2001年04期
3 王岚;古典主义形式和浪漫主义情感的复合体──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泽;奏鸣曲结构的三个来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周明;;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形象与艺术风格[J];齐鲁艺苑;2006年06期
3 赫媛媛;;论音乐作品分析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4 张艺迪;;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J];作家;2008年22期
5 曹信;;奏鸣曲式中对立统一原则的地缘因素讨论[J];黄河之声;2010年08期
6 康乐;;在传统中酝酿突破——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3[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7 钱亦平;;弗兰克:《可憎的猎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8 张熠;;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J];文教资料;2007年12期
9 董辉;;李斯特交响诗《塔索》的音乐分析[J];文教资料;2010年35期
10 李依桐;;浅谈莫扎特奏鸣曲结构的特点[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佳林;期待真正的“形式主义”[N];音乐周报;2011年
2 王颖;音乐曲式学良师益友[N];音乐周报;2007年
3 刘雪枫;心灵风暴与神圣的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宋湘锴;重视民间音乐的作曲家巴托克[N];音乐周报;2007年
5 记者 孟绮;北交奏响奥运专场[N];音乐周报;2007年
6 记者 杨金志 张建松;开幕式上中外名曲[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雨天;北交上演方可杰专场[N];音乐周报;2006年
8 景作人;立意鲜明 主题突出[N];音乐周报;2008年
9 卜大炜;国交以豪情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刘小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极尽完满的“未竟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末;20世纪奏鸣曲式结构原则的变异[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刘伟明;析贝多芬钢琴奏鸣套曲中奏鸣曲式连接部的创作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亚光;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早、中期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思考[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4 葛新悦;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及演绎[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樊禾心;C·P·E·巴赫和古典奏鸣曲式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6 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袁芳芳;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简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周希希;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研究及演奏诠释要点[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吴笛;伊萨伊《第一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技巧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10 周芳;被遗忘的大师尼古拉·卡尔洛维奇·梅特纳[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46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4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