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音与暮鼓的感召——傣族“关门节”仪式中佛寺“大鼓”音声的个案考察
本文选题:傣族 + 南传佛教仪式 ; 参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南传佛教族群的象脚鼓作为一种功利性审美文化的载体,它犹如民众世俗生活的"影子",早已被外界所熟知,且相关文论众多。而同为族群文化圈内的鼓类乐器,南传佛教寺院中的"大鼓",它素以"声少韵多"而成为仪式中一件感召性极强的"乐器",其音声对信众具有强烈的心理隐喻作用。对它的存在,从音乐学角度对其族群在仪式与信仰中所产生作用的学术探究,目前学界却少有专题讨论,而佛寺鼓声之于佛教仪式过程的功能价值,恰恰为音乐文化学的考察提供了一种从宗教生活的局部看音乐在民俗活动整体中价值功能彰显的学术剖面。
[Abstract]:As a carrier of utilitarian aesthetic culture, the elephant foot drum of Southern Buddhist group is like the "shadow" of people's secular life, which has long been well known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re are many related literary theories. For the drum instruments in the cultural circle of ethnic groups, the "big drums" in the southern Buddhist monastery, it has become a highly inspirational instrument in the ceremony, and its sound has a strong psychological metaphorical function to the believers. In the view of musicology, there is no special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ethnic groups in rituals and beliefs, and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the drums of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the process of Buddhist rituals. It provides an academic section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music culturology, which shows the value function of music in the whole folklore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life.
【作者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基金】:《云南少数民族鼓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760041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在畅;;我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J];电影评介;2006年18期
3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张君仁;当代民族音乐学与中国的状态及趋势[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伍国栋;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拓展(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杨民康;;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其书;羌笛源流考辨——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一[J];音乐探索;2003年04期
8 张宁,李媛,穆谦,刘小平;鼓曲中的“野生稻”——北京市密云县五亩地村“五音大鼓”初探[J];中国音乐;2004年02期
9 邸晓嫣;民族乐队的发展应以小型为主[J];中国音乐;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3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丽;环县道情皮影文场乐队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文革;南系核心腔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肖文礼;赣南客家祭祖的音乐文化人类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兵;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胡珀,刘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建设设想[J];兰州学刊;2003年06期
3 胡建华;中西文化数字的性质、涵义之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曹本冶,薛艺兵;河北易县、涞水两地的后土崇拜与民间乐社[J];中国音乐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扬武;傣族小乘佛教乐器[J];乐器;2005年04期
2 纪兰慰;霜叶红于二月花──评白莹副教授《“五彩雀屏”傣族民间女子舞蹈教程》[J];舞蹈;1996年01期
3 李安明;傣族双声部民歌[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4 杨锦和;;也来谈:傣族的乐器[J];云岭歌声;1999年02期
5 石祥;;南疆二首[J];诗刊;1979年08期
6 林凌风;傣族、景颇族民间音乐[J];中国音乐;1982年01期
7 李德真;;傣族的乐器[J];云岭歌声;1998年06期
8 刘汉儒;;傣族小卜少[J];民族音乐;2006年05期
9 金重;刀美兰论[J];民族艺术;1995年04期
10 刘扬武;傣族的鼓文化[J];乐器;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金吾;;缘何以“原”——“原生态歌舞”的不可承受之重[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盛德 李端;孔雀之乡 精灵之舞[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刘扬武;傣族抬鼓舞[N];云南日报;2004年
3 李德真;傣族的玎[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云南记者站 朱春玲;民族瑰宝——西双版纳傣族章哈[N];西部时报;2010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 欧建平;《水之魂》:讲述水和人的故事[N];人民日报;2011年
6 胡国强 俞静月;云南金花赴全国金花盛会[N];云南日报;2005年
7 实习生 李连雨;民乐共和谐[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8 和吉昌 岩庄丙;竹林深处走来“盛泰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聂乾先;云南壁画舞蹈漫谈(下)[N];云南日报;2002年
10 乐声;象脚鼓韵[N];中国电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佳;传统民族歌舞的现代走向[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梓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文化圈域内传统舞蹈形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金红;云南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调查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郭联俊;“维先达腊”仪式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额瑜婷;元江县羊街乡哈尼族棕扇舞文化历史变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5 张崧;拉祜族厄莎信仰下的祭祀舞蹈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68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6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