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东北革命老区传统民歌的题材特点及典型形式
本文选题:革命老区 + 传统民歌 ; 参考:《中国音乐》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对川东北革命老区传统民歌使用的主要题材进行了分类,然后对每类题材所采用的典型艺术形式展开讨论,简要梳理并论述了"薅秧锣鼓"、"情歌"、"叙事歌"、"苏区红色歌谣"等革命老区传统民歌的形成、发展乃至流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忽视、甚至淡忘传统音乐文化,民歌传承的必要性就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所带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Abstract]: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main theme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used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n Northeast Sichua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typical artistic forms used in each category, briefly combing and discussing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such as "Gong Yang Gong and gong drum", "love song", "narrative song", "red ballad in the Soviet Area" and so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cessity of the inheritance of folk songs lies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cultural information it carries,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单位】: 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LQ2014C-12)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兰青;;浅谈中国传统民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孙拥军;;“大跃进”年代的民歌与传统民歌的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9年11期
3 王晶晶;;传统民歌的发展需要多媒体技术服务[J];大舞台;2010年07期
4 樊凤爱;;分析传统民歌的情感特点[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5 鄢丽娟;;当代民歌创作与传统民歌保护——从长辫子组合和《数蛤蟆》谈起[J];音乐创作;2011年01期
6 李珊;;谈中国传统民歌中的含蓄美[J];歌海;2012年02期
7 伊春;;传统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作家;2011年10期
8 庄廷春;;论新民歌的创作与传统民歌的延续[J];音乐大观;2012年04期
9 沈彤;;中国传统民歌文化传承措施初探[J];通俗歌曲;2012年10期
10 付翠屏;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传统民歌的形态特征[J];中国音乐;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乐娜;论传统民歌在文化旅游中的转型[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张明志;裕固族传统民歌与新民歌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白洁;人口较少民族民歌传承的民族志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王宜敏;东北地区达斡尔族传统民歌特征与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郑玉林;陇东民歌的特征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讷榛;达斡尔族传统民歌中的调式交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6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