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生态美学思想对音乐类“非遗”保护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11 12:03

  本文选题:生态美学 + 音乐类 ; 参考:《人民音乐》2015年08期


【摘要】:正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将昆曲列为19项代表作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的保护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关注和学术界高度的研究热情。如今,"非遗"的保护之路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载。从2006年开始,先后有千余项"非遗"项目进入了国家级名录。于此同时,各省市级又建立了相应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申报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Abstract]:In 2001, UNESCO promulgated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n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and listed Kunqu Opera as one of the 19 masterpieces.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on-heritage")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our government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Today, the protection of "non-heritage"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Since 2006, there have been more than a thousand non-sequel projects into the national direct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 has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e "non-legacy" declaration boom is still in the ascenda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2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3 银建军;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4 鲁枢元;走进生态学领域的文学艺术[J];文艺研究;2000年05期

5 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6 曾繁仁;;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年04期

7 刘承华;;“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陈书华;;实践美学的超越与发展——生态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迟欣;乔艳丽;;生态美学与美国“垮掉派”诗歌[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赵善青;李明贤;;从“祛魅”到“复魅”——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现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6 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张爱凤;;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近三年的新趋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翠玲;;基于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2期

9 刘翠玲;;生态美学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年03期

10 杨善根;姚本标;;自然之美的旁观者——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之生态意识[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问题[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朱林国;;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中的生态美学意识——以新世纪散文诗群“我们”为个案[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万晓高;;论悲剧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4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5 吴承笃;;自然的复魅之维与生态审美[A];第三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冒亚龙;高层建筑美学价值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雨辰;人类生存生态之美的蕴含[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武艳;徐州柳琴戏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王玉琪;海德尔格生态美学思想批判[D];西南大学;2011年

9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景志强;郭雪波生态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拉兹洛 ,默明哲 ,章绍武;即将来临的人类生态学时代[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0期

2 Н.Б.曼科夫斯卡娅 ,由之;国外生态美学(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11期

3 Н.Б.曼科夫斯卡娅 ,由之;国外生态美学(下)[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12期

4 王志成;论中国音乐生态系统思维方式的美学思想[J];齐鲁艺苑;2001年03期

5 仪平策;从现代人类学视野看生态美学的民族性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6 曾繁仁;;论我国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白玮;;中国音乐文化生态环境刍议[J];文化学刊;2009年04期

8 张缙;何圣伦;;生态美: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的文化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曾永成;人本生态观与美学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凤;;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近三年的新趋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子程;;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6期

3 曾繁仁;;“生态美学”专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鹿彬;;何谓“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J];长城;2010年06期

5 徐恒醇;生态美放谈——生态美学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10期

6 王玉兰;简论中国古代天道观对生态美学的启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刘恒健;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生态美学:一种新视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吴承笃,徐瑾琪,叶莎莎;首届全国生态美学研讨会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曾繁仁;试论生态美学[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10 陈立群;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提纲[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泽淳;;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皓;;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沉重话题[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9 曾繁仁;;走向更加深入和成熟的我国生态美学研究[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10 袁鼎生;;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汉儒 黄孝谋;广西民院“生态美学”绽放异彩[N];广西日报;2005年

2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3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潘一峰;打造产业人才生态美学高地[N];杭州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唐景莉;生态美学: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晓林;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N];光明日报;2005年

8 王杰;生态美学研究领域上的独特声音[N];广西日报;2005年

9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10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鹏玉;对生与环进—花婆信仰中的壮族审美生发图式[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蓉;共生—生态美学的基点[D];扬州大学;2008年

2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6 秦明;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大学学科建设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高春民;生态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D];新疆大学;2008年

8 韩女子;高博斯特的生态美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李艳;生态美学:一种新的价值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党振峰;生态美学与当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反思及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3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73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