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从聂耳日记看其音乐创作的乡土因缘和传统回归

发布时间:2018-05-14 18:42

  本文选题:聂耳 + 中国音乐史 ; 参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摘要】:由于艺术创作水平的相对成熟和政治、社会影响的日益显著等原因,聂耳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在聂耳一生所有作品里成为一条主线。在他的其他作品(主要是几首器乐作品)中则存在着两条副线——西方音乐创作风格和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创作的风格。两条副线一条伸向西方,一条伸向民间,乃是聂耳音乐创作获得成功的两块重要基石。聂耳在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器乐作品时表现出来的熟练和自信,一方面有赖其自身的先天潜质和早年生活环境,即社会学所谓的血缘关系和人类学所谓的乡土因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受到后来的复杂生存环境,即所谓的业缘社会关系的影响。使他能够在短暂的音乐生涯里,经历了一条由崇信西乐到回归传统的艺术创作道路。
[Abstract]:Due to the relative maturity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level and the increas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 the creation style of Nie Er vocal music works has become a main line in all the works of Nie Er's life. In his other works (mainly several instrumental works), there are two sub-lines-Western music creation styl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daptation style. Two sub-lines, one to the west and the other to the folk, are two important cornerstones for the success of Nie Er's music creation. On the one hand, Nie Er's proficiency and self-confidence in using folk music materials to create instrumental music works depend on his innate potential and early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is, the so-called consanguinity of sociology and the so-called local origin of anthropolog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benefi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icated living environment, that is, the so-called social relationship. In his short music career, he experienced a way from Chongxin to return to traditional art.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笔生硝烟:“硬性电影”和“软性电影”的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铭荣;;聂耳《卖报歌》和“卖报童”的故事[J];流行歌曲;2011年05期

2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150问》[J];音乐研究;2011年04期

3 王清雷;;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音乐史高校学生论文评选颁奖大会综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成军;;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摭谈[J];大家;2011年15期

5 万斌;;第二届汉唐音乐史研讨会在我院隆重召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张俊梅;;论中国音乐史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J];儿童音乐;2011年06期

7 李香兰;;音乐形态特征的文化解读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J];快乐阅读;2011年08期

8 杨善武;;宫调史研究导论[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9 王国霞;;从《义勇军进行曲》浅谈聂耳的创作风格与特点[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国歌背后的故事——访聂耳侄女聂丽华[J];发展;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维平;;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赵敏俐;;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5 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6 刘戈;;关于加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刘怀荣;;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小民;;中国群众歌曲探究[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9 林雯;;浅谈改进普通高校音乐课教学方法[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李方元;;华中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琳;办好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 提升玉溪文化软实力[N];玉溪日报;2009年

2 记者 姜天骄 周斌;首届聂耳音乐(合唱)周将在京滇举办[N];经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洪江;云南省玉溪市——聂耳故乡迈向“音乐之城”[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共云南省玉溪市委书记 孔祥庚;今天怎样弘扬聂耳精神[N];人民日报;2009年

5 池邑;用盛世交响传承聂耳精神[N];人民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亚杰 周婷玉;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周开幕式晚会《前进颂》举行[N];人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黄华 李成生;高水平高质量办好音乐周各项活动[N];云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季征;打造聂耳音乐品牌 建设民族文化强省[N];云南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雪 施建玫;省市领导专家论证 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玉溪系列文化活动[N];玉溪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梁文;《前进颂》唱响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云峰;聂耳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2 孙笑盈;革命音乐家的“侠骨柔情”[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周婷婷;从扬琴艺术看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4 余文博;“新音乐运动”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5 丁璐;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梅洪琼;《破阵乐》变迁探微[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7 吴璨;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薛冬艳;《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译介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9 李叶丹;论中国琵琶形制的形成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10 姜昕;延安解放区音乐大众化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9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889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