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君管弦乐配器技术与作曲技法研究——以其编配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为例
本文选题:于京君 + 管弦乐配器 ; 参考:《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编配的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通过对该部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于京君独具个性的配器技术和作曲技法。其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个案例——于京君版本《图画展览会》的分析与研究,探寻华人作曲家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浸染下,又接受西方专业音乐教育之后,在创作中呈现出的风格与技法方面的独特个性与发展创新,并希望藉此能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Abstract]: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band work "Picture Exhibition" by Yu Jingjun, an Australian composer of Chinese descent, an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works of this part, Abstract and summarize the orchestration technique and composition technique of Jingjun's unique personality.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research lies in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is case, Yu Jingjun's version of Picture Exhibition, to explore that Chinese composers have been expos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received western professional music education. The unique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f style and technique presented in the creation,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cre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鸿祥;;威伯恩的点描技术与我国古琴音乐中的音色性手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于京君;;《图画展览会》于京君当代演绎版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于京君;;配器新说(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于京君;;配器新说(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春玉;;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几个版本比较[J];才智;2014年22期
2 李复斌;关于民族乐器演奏中“点状音色”的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杨和平;;许舒亚歌剧《太平湖的记忆》的音高组织与配器分析[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丁艳;;混合音色中的“延音功放”理路——勋伯格《管弦乐曲五首》“色彩”之“配器新说”[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李美意;;现代观念下的美学追求——二十世纪西方现代美术与音乐之艺术特征比较论述[J];黄河之声;2013年18期
6 吴宏微;;刍论管弦乐织体中的支持性因素[J];黄河之声;2013年22期
7 杨越;杨永泽;;王西麟《第五交响曲》(Op.40)创作技法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李诗原;新时期本土与西方对话的新语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赵海花;;谈配器法教学中几点问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12期
10 朱培宾;;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4 张一;阿尔贝托·希纳斯特拉器乐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婧婧;“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沈叶;《音色分析的前提与分析模型的建立》——浅谈浪漫主义时期作品中的若干音色现象[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李婷;谭小麟室内乐创作技法与民族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任洁;《十天之间》的艺术特色与演奏体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吴雪源;20世纪90年代中国音乐作品中序列写作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樊希;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音色、音响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毛思宇;从时代的狂想到狂想的时代[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8 齐琴;那策格道尔基《呼麦、马头琴与管弦乐协秦曲》的研究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雷景玉;马头琴协奏曲《天驹》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王香;管弦乐作品《点·线·谜》的创作手法[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雪石;钢琴曲的乐队改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周进;;论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之“前奏曲”乐队配器中踏板音的处理[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于京君;;《图画展览会》于京君当代演绎版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陈岗;拉威尔八部钢琴—管弦乐作品配器技术分析(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陈岗;拉威尔八部钢琴─管弦乐作品配器技术分析(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京君;;《图画展览会》于京君当代演绎版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封琴;以悲境为美鉴 化古韵为今风[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陈柳姣;三版《图画展览会》“漫步主题”配器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902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0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