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四种型制
本文选题:戏曲艺术 + 戏曲唱腔 ; 参考:《艺术百家》2011年02期
【摘要】:关于中国戏曲艺术唱腔的型制,前辈学人已有不少创见,笔者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依照从简到繁、从集体无意识到个体有意识的发展路数,提出戏曲演唱的四种型制,即【数板】型、【行腔】型、器乐型、综合型。本文对这四型唱腔从音乐时空方面入手,上升至唱腔的情态层面予以论说。
[Abstract]:On the type system of singing in Chinese opera art, the scholar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have already created many idea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outstanding legacy of the predecessors, the author has developed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collective unconscious to individual consciou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types of opera singing, that is, number plate type, line cavity type, instrumental music type and comprehensive typ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types of singing from the aspect of music time-space to the level of modality.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珊珊;;戏曲在民族声乐中的解构与建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曾娜妮;;浅谈戏曲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3 陆阳;;戏曲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J];剧作家;2010年01期
4 杨广金;;燕赵戏苑新曲美——第八届戏剧节戏曲音乐述评[J];大舞台;2010年01期
5 黎中城;;麒派——社会转型期戏曲艺术的楷模[J];上海戏剧;2010年01期
6 魏中林;花宏艳;;明清戏曲对诗学传统的回归[J];艺术百家;2010年01期
7 杜海军;;《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刻本性质及戏曲史意义[J];艺术百家;2010年01期
8 焦福民;徐振贵;;元代理学影响元代戏曲批评论略[J];艺术百家;2010年01期
9 杨慧;;琴上戏乾坤——钢琴曲《生旦净末丑》中的戏曲元素[J];中国音乐学;2010年01期
10 张艳林;;我国戏曲类民族声乐作品研究[J];音乐生活;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濮阳康京;;高淳戏楼[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2 王宏伟;;浅析戏曲舞台灯光艺术[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玉人;;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谭霈生;;现代戏求取进步的新信息——评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杜建华;;川剧《金子》的审美示范意义[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谢艳春;;二十一世纪戏曲生态形式[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8 谭静波;;戏曲现代戏表演的推陈出新[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10 冀福记;;秦腔获奖剧目的辉煌与困惑[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 严荣利;在楚剧《大别山人》暨李道国音乐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 朱维英;《大别山人》的音乐特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 李道国;主题音乐在戏曲剧目创作中的运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郝宣平;静乐“四项机制”促进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N];忻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腾飞;“国宝艺术”亟待保护[N];农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炜敏 通讯员 王新勇;这才是咱老百姓的剧团[N];济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赖继红 谢松 范志刚 (本报记者 赖继红 谢松);“小戏种”唱响“大舞台”[N];南昌日报;2010年
8 记者 白德斌;培育演出市场繁荣戏曲艺术[N];甘肃日报;2010年
9 刘康泰;走近全国政协京昆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何超群;绍兴宣卷[N];绍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庆晏;孟称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蕾;勾栏的迷失[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陈刚;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王义彬;池州傩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刚;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明清山西戏台与中路梆子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2 王晓兵;民族声乐在中等艺术学校豫剧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润萍;黄华丽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鸣;戏曲音乐在二胡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周密;王锡仁作品特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陈曦;音色塑造红色歌剧女性人物的功能[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7 野培新;论江南丝竹中的二胡演奏艺术[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8 韩晓丽;蒲剧音乐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瑞萍;胶东一枝花——柳腔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婷;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越剧改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5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193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