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中的新现代性——以王志信的《桃花红杏花白》、《昭君出塞》为研究文本
本文选题:王志信 + 新创民歌 ; 参考:《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摘要】:新时期以来,曲家创王志信无疑是新时期中国歌坛上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与词作家刘麟精心创作了一系列新创民歌,如《孟姜女》、《木兰从军》、《兰花花》、《桃花红杏花白》、《昭君出塞》、《牛郎织女》等。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紧密地贴近并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了王志信在新创民歌中对现代性的认知。王志信的新创民歌运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来塑造音乐形象。本文从文本出发,在品读王志信的新创民歌基础上,以《桃花红杏花白》、《昭君出塞》两首曲子为例,梳理归纳了其作品在创作手法、音乐特点、时代风格上对现代性的诠释,进而揭示王志信新创民歌的艺术价值。
[Abstract]:Since the new era, qu Jia Chuang Wang Zhixin is undoubtedly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in the new period Chinese song circle. Since the 1980s, he and the ci writer Liu Lin have written a series of new folk songs, such as < Meng Jiangnv >, "Mulan joining the Army", "Orchid Flower",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Zhaojun out of plug", "Niulang Weaver" and so on. Most of these works are close to and truly reflect the social life, with a strong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Wang Zhixin's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 in the new folk songs. Wang Zhixin's new folk songs use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o shape the musical image. Starting from the text,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Wang Zhixin's new folk songs, taking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blossom white" and "Zhaojun plug out" as exampl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ity in his works in terms of creative techniques,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e times. Then reveal the artistic value of Wang Zhixin's new folk songs.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音乐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安刚强;乡村“神话”与都市“传奇”:沈从文、张爱玲比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4 任湘云;;我们如何想像中国现代文学——关于当前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5 刘婉华,梁涛;论后现代建筑的哲学解释学意义[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肖建华,刘小明;大众文化的两副面孔[J];船山学刊;2004年04期
7 黄铨剑;;评黎英海钢琴伴奏音乐的艺术特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道琳;《蓝色狂想曲》与美国爵士音乐[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郑顺女;如何实现音乐表演中的二度创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政治-历史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5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崇辉;时间的线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乐心;比包普[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4 章妮;镂空夜色的飞鸟[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范红霞;论中国改编民歌的演唱特点[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杨立青;先锋小说与“个人性”之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9 邓深海;技术与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雄鹰;西洋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丹;;浅析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题材特征[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2 魏丽莉;;从王志信的民歌分类谈民族声乐的多样化[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邬丹;;润腔技巧在王志信声乐作品中的应用[J];艺海;2011年08期
4 杨宝玲;;当代音乐创作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资源——以王志信的现代民族声乐创作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郑文辉;;浅谈王志信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J];音乐大观;2011年05期
6 孙俊钰;;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J];内蒙古艺术;2011年01期
7 马中海;;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8 邬丹;;声乐作品《昭君出塞》的演唱艺术诠释[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紫茵;双翼俱健 鸟乃高翔[N];音乐周报;2002年
2 夏侯晓昱;站在巨人的肩上[N];音乐周报;2005年
3 赖登明;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N];音乐周报;2005年
4 江枫;民族之花,遍地开放[N];音乐生活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元莉华;不能让陕北民歌再没落了[N];陕西日报;2010年
6 本报驻陕西记者 黄晓峰 通讯员 陶媛;陕北民歌:山丹丹能否依然红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色及演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苏晓燕;王志信传统民歌改编及创作思想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3 邬丹;王志信民间故事声乐作品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4 邢星;试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把握[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教学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王蒙萌;相济相成,,和而不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絮;王志信女声声乐作品的演唱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8 范险恩;研究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民族性及其演奏诠释[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9 郑双花;声情并茂的叙事风格:王志信民歌改编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海燕;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9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2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