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忽略与误读——以刘天华、阿炳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5 02:39

  本文选题:刘天华 + 阿炳 ; 参考:《人民音乐》2011年10期


【摘要】:阿炳(华彦钧1893—1950)、刘天华(1895—1932)两位生辰仅差两年的"同乡",在"生长期"文化地理的"同构"(居地近在咫尺,如"一箭之隔"),使他们有可能产生相同的东西,这使学界纷纷将两者加以比较,文章层出不穷①。但在"青春期"(20岁)后,人文环境的先同后异,及人生际遇的大相径庭,构成必然"不同"的基础。他们以同样的乐器——"胡琴",发出不同的"声音",则是他们不同的标志。而他们之间的方方面面,在如此短的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开论之前,必先设置"问题",本文初定:"忽略"与"误读"两题,是为序。
[Abstract]:Hua Yanjun 1893-1950, Liu Tianhua (1895-1932), two years from the birth of the "fellow countrymen", in the "growing period" of the cultural geography "isomorphism" (living near the place, such as "one arrow"),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produce the same things. This causes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compare the two one after another, the articles emerge in endlessly 1. However, after puberty (20 years old),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first and then differe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life experience forms the basis of inevitable difference. They make different sounds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the Huqin, which is their different symbol. However, in such a short space, it is impossible to cover all aspects, but before we start the discussion, we must first set up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 determines that "neglect" and "misreading" are the order.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分类号】:J6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群;近代音乐救国大潮下的音乐审美诉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常晓静;;音乐史的社会史坐标——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书写方式[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世军;;试论贺绿汀中西融合音乐思想[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彭辉;刘天华二胡作品演奏中的音色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安小梅;刘天华对中国民族音乐改革的贡献[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莉;“学堂乐歌”创作中的“经世致用”思想[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罗艺峰;思想史视野中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美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梁茂春;呼唤新的音乐评论——2004年6月7日在星海音乐学院的演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燕婷;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审美溯源及其改进[J];艺术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利民;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邢立元;二胡演奏艺术的“情”和“韵”[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孔艳艳;二十世纪二胡演奏技巧的开发与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4 祝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概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月芳;论丁善德早中期钢琴音乐的中西音乐文化因素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文博;“新音乐运动”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丁璐;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毕晓琛;20世纪上半叶青岛学校音乐教育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李飞燕;刘天华二胡作品的创作特征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美;;浅谈刘天华及其二胡艺术[J];学周刊;2011年05期

2 赵冬伶;;二胡演奏中的点滴思考[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 黑陶;;《二泉映月》最初录音亲历记(2006)[J];天涯;2011年04期

4 贵晓琴;;浅谈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传承和改革[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5 姚慎行;;刘天华二胡曲《月夜》的体会[J];剧影月报;2011年03期

6 奚岩;;简析民族音乐家刘天华[J];电影评介;2011年15期

7 包德述;;抱朴含真辟民族音乐新天地——刘天华的音乐人生与音乐创作[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8 张二鹏;;漫谈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艺术魅力[J];群文天地;2011年09期

9 王宝德;;弦弦掩抑声声思 诉尽人间不平事——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J];基础教育;2006年05期

10 金,

本文编号:206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06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