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生境

发布时间:2018-08-15 15:47
【摘要】:黔东南台江县是苗族聚居县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的苗族音乐文化。台江县反排村、基佑村等自然村寨自古传唱的苗族古歌(又称大歌)之一的情歌别具独特的歌唱风格。本文试图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描述和分析这一民间歌唱品种的音乐形态及其生态文化背景。
[Abstract]:Qiandongnan Taijiang County is one of the Miao inhabited counties. Because of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Miao music culture is well preserved. The love songs of the Miao nationality's ancient songs (also called the big songs), which are sung from ancient times in Taijiang County, Jiyou Village and other natural villages, have a unique singing styl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musical form and ecologic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is folk singing variety.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玮;秦殿启;;论中国古代抢婚文化[J];东南文化;2006年02期

2 戴小明;谭万霞;;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及整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淳于步;;苗歌话语与汉诗话语的对接——谈苗歌文献的现状走向、认同融汇和解构整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锦平;从苗语词语看苗族农耕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5 索晓霞;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6 梁宏斌,张润志;民族昆虫学简介[J];昆虫知识;2001年04期

7 赵鸭桥;;社区主导的自然保护[J];林业经济;2006年11期

8 冉懋雄;苗族族源与苗族医药溯源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9 田华咏;;从苗族原始神话探寻远古苗族医药文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10 范毅;原始民主:现代跨越的“卡夫丁峡谷”──侗、苗民族“款文化”的政治社会学视角[J];求索;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建明;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3 安丽哲;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梁昭;“乱神”与“祖先”——汉苗传说中的蚩尤形象比较[D];四川大学;2004年

3 胡洁娜;仡佬族审美意识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傅克俭;湘西苗族儿童社会化之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琳;;民歌《茉莉花》源流考辨[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2 颜铁军;;胡仁乌力格尔曲调题材分类法研究兼谈音乐形态——以《郭尔罗斯乌力格尔与曲调》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向京;;融入传统 回归平常——瞿小松室内乐《离梦》研究[J];中国音乐;2011年02期

4 赵亮;田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赏析[J];华章;2011年18期

5 李志刚;;数码时代音乐学的转型冲动[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6 ;悦听[J];风景名胜;2011年09期

7 陈中;;盘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及特征[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8 沙茜;;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原则[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9 许六军;;云南壮剧音乐中〔壮剧皮黄〕的音乐形态——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九)[J];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宇统;;四川宜宾P鹑艘衾盅芯渴兰突仨鳾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春阳;;对民间歌曲生存与流传的文化学思考[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蓝雪霏;;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谢嘉幸;;音乐鉴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讲座提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兴梧;;“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峰 何勇;“凤阳花鼓说”加入《茉莉花》之争[N];扬州日报;2006年

2 王琳;让网络音乐来得更生动些[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孙乐;一段有音响乐谱的民间音乐历史[N];音乐周报;2007年

4 雷东霞;中国作曲家请把目光投向人[N];音乐周报;2003年

5 何文琦;网络力量助推独立音乐[N];深圳商报;2008年

6 采写/本报记者 赵红薇;留住山野的芬芳[N];贵阳日报;2005年

7 陈志音;回顾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演作品[N];音乐周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郭珊;广东人生来就有敢想敢做的开放观念[N];南方日报;2007年

9 高小立;《风情包克图》展示鹿城风情[N];文艺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赵忱;可能又是一个里程碑[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板俊荣;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伍维曦;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王维;日本筑前琵琶(八洲流)音乐和传承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楚亚丽;山东成武民歌演唱风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瑾;水陆法会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3 林琳;山东聊城八角鼓音乐形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延泓;南北高洛宝卷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何新;太康道情戏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小平;于都客家唢呐艺术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廖红;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贾晓嵩;安代仪式及其音乐形态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琳琳;二人台音乐形态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哈斯巴特尔;鄂尔多斯传统宴歌及其演唱习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84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84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