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16-12-19 11:20

  本文关键词:双钢琴改编作品《霸王卸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艺考大杂烩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艺考大杂烩

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内涵

作者:juming1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6-07-10     浏览:70次

[摘要]中国双钢琴的发展历史颇为短暂,中国双钢琴曲目的创作也并不多见。但在这不多的曲目当中,却可窥见中国双钢琴独有的艺术特色,以及音乐中蕴含的古风古韵与民族性格。 
[关键词]双钢琴演奏;合作艺术;演奏技术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90-02 
当下,人们对双钢琴这一演奏形式已然不陌生,,中国双钢琴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审美情怀。钢琴本是件外来乐器,它在中华大地的音乐土壤中已觅得一寸席位,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已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双钢琴的演奏对表演者自身的技术以及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了解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审美内涵,对钢琴演奏者自身技术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双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的第一首双钢琴音乐作品,是由殷承宗与储望华两位老师于1964年创作完成。据史料考证,中国人首次欣赏双钢琴音乐会应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的康塔尔斯基兄弟演奏。1997年11月2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双钢琴比赛”在深圳艺术学校举办,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关于双钢琴的赛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赛事在1997年以后没能够再继续举行,虽然这次比赛中的曲目都是来自西方的双钢琴作品,但是,这次赛事的举办在中国音乐界具有先导作用,对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武汉音乐学院的张友瑜老师编著的《中国双钢琴作品选》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由国人编撰的双钢琴教材,这本教材的问世填补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史上没有双钢琴教材的空白,其中汇集了大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双钢琴作品。 
当下,中国的双钢琴音乐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中国现有钢琴独奏曲或管弦乐曲改编的双钢琴作品,主要有《八山漩读》、《猜调》、《红旗颂》、《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等;第二类是根据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双钢琴作品,主要有《得波错》、《“其多列”幻想》、《一只鸟仔》、《四景图》、《稚趣》、《湘西随想》、《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季歌》、《京韵》、《跳月》、《对花》等等;第三类则是中西作曲技法融合下创作的双钢琴作品,主要有《童年的正午》、《春逝》、《晨雪》、《赶山》、《日与夜的界限》、《空冥》、《九界》、《乡愁》、《童趣》、《嬉游曲》、《双簧》、《妙手》、《山》等等。 
二、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特色 
纵观中国双钢琴音乐作品,众多的双钢琴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民族性的演奏意境。中国的双钢琴音乐民族意味浓郁,它的创作中突显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作曲家们在学习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中国本土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悉心学习与感受,才创作出了一首首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中国双钢琴音乐。 
不仅如此,双钢琴演奏本身就要求合作的双方在技术上一定要旗鼓相当,任何一方其中任何一项演奏技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演出效果。中国双钢琴音乐作品建立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和声之上,其中的“和谐”音响与西方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因此,中国双钢琴音乐不仅具有审美上的艺术性,更有演奏上的和谐性艺术特色。 
(一)中国双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钢琴本是一件外来乐器,双钢琴中描绘的交响化的意境更是中国音乐从未有过的。是时代赋予了中国音乐必须走上民族化道路的使命,是时代要求中国音乐需要与外界音乐进行融合,但正是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性格,使得中国音乐可以在西方音乐体系中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中国音乐民族性与时代性互融的音乐性格,这一音乐性格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可谓中国的双钢琴音乐。这样一件“洋气十足”的乐器与中国本土民间元素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音响效果,结果是令人期待的。众多双钢琴曲的问世也证实了双钢琴这一演奏形式在中国依然有其良好的发展空间。诚然,中国双钢琴音乐发展至今难称繁荣,但中国双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却是不可磨灭的。例如,我们能够在双钢琴《保卫黄河》中体会到黄河波涛汹涌般的气势,可以在《得波错》的曲谱中“听到”哈尼族的民歌音调,亦可以在《湘西随想》中感受到当地劳动号子的豪爽之气。这得益于作曲家创作中对民族调式的把握和保持,更有赖于演奏者对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的掌握。 
(二)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性与和谐性 
在双钢琴的演奏中,音乐的音域更为宽广,音程和弦从听觉上更加饱满,同时,不同音区的音色对比也愈发明显。这一系列特征,都增强了双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例如,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是E调,改编后的双钢琴《二泉映月》调式为bE调,叹息式的主题动机由单一声部变为了两个八度的叠置,低音区浑厚的音响预示了作品的意境与情感,而双钢琴在另一个声部低音区的和弦回应更加重了全曲愁苦情思的音乐氛围。所谓的和谐性,不仅仅在于音响上的和谐,更在于技术合作中的和谐性。两架钢琴仿佛在演绎两个音乐线条,曾经的左右手呼应转变成了两个人技术的呼应与韵律的感应。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项挑战,挑战了演奏者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更考验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双钢琴的演奏效果就如左右手配合而产生的音乐效果,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还需要在音乐作品描绘意境上双方达成共识,中国双钢琴音乐的艺术性及和谐性也就蕴含在双方的配合之中。 
三、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审美内涵 
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审美,重在作品描绘的意境,以及作品演奏技术上突显中国韵味的技法把握。中国双钢琴音乐的题材,大多来源于民间音乐素材,即便是中西技法融合下创作的作品,取材也大都与祖国的山水自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有关。只有取材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再在创作上深思熟虑,才成创作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钢琴作品。 
(一)中国双钢琴音乐中的古风古韵 
很多中国双钢琴作品是由传统器乐曲改编而来,作曲家极力保留了原曲的古韵风格,让这样的古曲在新的音乐体裁中别有一番特色。例如,双钢琴《霸王卸甲》就是改编于同名琵琶大武套曲,旋律保留了原琵琶曲的音调,在纵向音响上作曲家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乐段的划分也是根据原琵琶曲的曲牌题目创编,使得全曲一气呵成,保留了故事的完整性。全曲从浑厚的低音区开始,鼓点般的节奏预示了全曲战争性的紧张氛围;块状的和弦预示了沙场的惨烈。曲折婉转的楚歌旋律隐喻了战败者的心境。 
中国传统器乐曲中,散拍子是最为常见的,且曲谱上留有了很多演奏者即兴发挥的空间。但是,改编为双钢琴作品后,这样的散拍子以及即兴成分不可避免的要被减少削弱。即便如此,作曲家在描写战争中的鼓点时,还是采用了散拍子的节奏,有一架钢琴单独演绎,而另一架钢琴何时进入、如何进入,就要看双方合作的默契程度了。在表达项羽战败四面楚歌及与虞姬生离死别的情景时,作曲家更是运用了“留白”等手法,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营造了“生死两重天”的沉寂,让听众在余音绕梁中为一代霸王的陨落而感伤。中国双钢琴音乐的古风古韵,在这散拍子与留白中也表露无遗。 
(二)中国双钢琴音乐中的民族性格 
器乐曲不似声乐曲那样能够“直抒胸臆”,但这并不代表器乐曲无法表示自身的音乐性格。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审美情感,这样的情感体现在演奏技法的要求上,表演形态的气韵上等等。例如,双钢琴《百鸟朝凤》中,两架钢琴错落有致的节奏形态对于模仿百鸟齐聚的场面似乎更为合适。低音区浑厚的音色却不失灵巧,高音区响亮的音色却不失圆滑,中音区自由的旋律仿佛鸟儿们欢快的在相互逗唱。在演奏上,表演者只有真正到大自然中体会到众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的景致之后,才能将曲目演绎得细致入微。而凤凰也只是中国神话中独有的鸟儿,如何将这种并不存在于现实中的鸟儿的形象刻画出来也需要表演者得细琢磨。而《百鸟朝凤》表达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表达一种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之势,只有能将这些情感恰当演绎出来,才能说是表达出了中国双钢琴音乐的民族性格。 
[参考文献] 
[1]苏斌,蒋立平.双钢琴演奏技术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04):57-62.
[2]何 冰.中国双钢琴音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邓 青.双钢琴合作与表现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石 霖.双钢琴演奏中演奏者的合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胡 月.双钢琴改编作品《霸王卸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邢晓萌)

【】

【】

上一篇: 试论图形构成艺术在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
下一篇: “新”在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的相异性


  本文关键词:双钢琴改编作品《霸王卸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19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